钱荣昌领着乡亲们修下山公路
“没他带头,我们紫荆村不会像今天这样好。”在紫荆村2000多名村民的心里,从部队转业回家乡当村官的钱荣昌,是一个有能力、有迫力、干实事的硬汉子。
“你们开车上山那条盘山路,就是钱支书带头修起来的。这个能干人,不该这样早就走了啊……”提到钱荣昌,村里70多岁的老人吴德贵声音哽咽。他说,紫荆村海拔800多米,村里没修公路前,乡亲们下山只有走羊肠山路,村民们养头猪要抬到镇上去卖,要走七八个小时。
1992年,钱荣昌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第二年,他就被乡亲们推荐为村主任。在外当兵7年,钱荣昌深知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首先就要修路。
在钱荣昌的带领下,紫荆村先后修建了6条农村公路,全长38公里。这些路把困在大山里的紫荆村和临近的綦江县城、蔡家场镇、西湖场镇、嘉平场镇都连通了。
路修好了,怎样帮乡亲们摆脱贫困?钱荣昌想了很多办法,他领着乡亲们在地里种板栗、栽核桃,但几年下来,种下的树苗只开花不结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钱花了,未见收成,乡亲们不干了,一些人还跑到钱荣昌家里骂他是“败家子”,又种回传统的玉米、稻子等。
但钱荣昌不甘心,他拿自家的地做实验,种五倍子、板栗、桑树……通过不断实验,钱荣昌惊喜地发现,紫荆山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花椒,他自掏腰包请来专家论证,通过3年的培育,他家的花椒树挂果了,当年就收入2万多元。他开始说服乡亲们跟着他种花椒,并把乡亲请到他家地里参观。
“我当时不愿种花椒,还被钱支书骂过。他骂我‘扶不起来,将来要后悔’。”村里的花椒大户苟茂伙提到钱荣昌眼眶就泛红。他说,他没种花椒前,家里住的是茅草房,现在盖起了一楼一底的砖瓦房,去年花椒卖了10多万元。
在钱荣昌带领下,紫荆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花椒树,到去年底,紫荆村“紫荆1号”花椒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创下每年上千万的收入。目前,紫荆村的花椒已卖到了韩国、新加坡等地,成了全国少有的出口花椒产地。
钱荣昌没停下,他又带领乡亲种富硒大米、西瓜、猕猴桃,开展林下养鸡。如今,依靠这些产业,紫荆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