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的 微 笑——戊子年清明感怀 二子 贾陆英
发布时间:2013-03-22 10:53:11
发布人:
贾陆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名诗,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时节人们匆匆赶路,悲魂欲断,祭祀逝去亲人的景象,深切地揭示出人们借酒消愁,牵肠挂肚,对逝去亲人无尽的思念,其情切切,其意绵绵,千古吟唱,沁人心脾。
今年的清明节别有一番意义。它既是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节日,又是自公元1897年以来,出现在4月4日北京时间17时46分的一个最早的清明节。古城晋阳的清明时节,又恰是春雨纷纷、春风拂拂之际。今天早上,我照例点开博客的时候,正见春雨轻轻地拍打着书房的窗户。春雨啊,难道你真的是人们思念亲人的泪水?为什么你在我心中激起了挡也挡不住的感怀之情?使我对父亲的思念油然而生?
父亲的一个微笑,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中。那是一个给予我成长力量的微笑,那是一个指引我人生道路的微笑,那是一个点亮我萌动心智的微笑啊!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上初中的有段时间,母亲因为家里孩子多,家务繁重,经常闹病。父亲平时工作很忙,但每到星期天,只要休息,他就带着我们到单位去,好让母亲有一个暂缓的时间来调理自己。每当这时,弟弟们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争先恐后地跑到院子里玩,我却总爱一个人在父亲办公室的书柜里翻书看。有一次,我一眼就看到了摆在书柜最显眼处的四卷《毛泽东选集》,我翻开第一卷,“实践论”这篇文章吸引了我。我虽然看不大懂,但其中许多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事例,却使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一边读着,一边情不自禁地拿起父亲办公桌上的红笔,在精妙处画了起来。文章读完了,我看着上面圈圈点点的红杠,忽然觉得不妥。这是父亲的心爱之物啊,我怎么可以随便在上面乱画呢?我有点心慌了。这时,父亲进来了。我赶忙站起来,难为情地把书递过去。父亲看了看被我画了许多红杠的文章,又看了看我,没有说话,把书又放在我的面前,脸上露出了似乎是诧异、又似乎是惬意的微笑。
看到父亲这样的微笑,我一直提着的心落地了。没有丝毫的责备,只有真情的鼓励,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激荡。从此,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读了“矛盾论”等文章,仿佛心中开了一扇敞亮的窗户。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哲学的确是智慧学、聪明学。它可以帮助你拨开迷雾,辨明前进的方向;可以帮助你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可以帮助你分析综合,汲取工作、生活所需要的营养。这一切,都是那个令人难忘的微笑所给予我的呀!
写于 2008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