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同治六年),丰禄考入
福州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经甄别遴选,罗丰禄入后学堂学英文、驾驶专业。他勤奋聪颖,每考必冠,1874年3月以大考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受到船政大臣
沈葆桢赏识和提拔,破格升任教习。1877年3月,清廷选派第一届赴欧留学生,罗丰禄以候选主事、翻译身份获选,可见他在当时已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罗丰禄于5月11日(三月十八日)抵达英国,入英国伦敦琴士官学(King's College,皇家理论学院),受教于化学家、《化学鉴原续编》与《补编》的原作者C.L.Bloxam,学习气学、化学、格致,寻求"以格致哲学为体,政治交涉为用"。在学期间兼任华洋"翻译、文案"襄助华洋监督,兼任英、德使馆等翻译。
1878年,罗丰禄先后兼任清朝驻英公使馆翻译、驻德国公使馆翻译,边从事外交翻译工作边学习。1880年2月,学习期满回国,罗丰禄入幕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洋水师营务处工作,并兼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充当李鸿章的外交顾问兼翻译,同年4月任天津大沽船坞总办,在大沽海神庙选购民地建造船坞,并回福州及上海等地招募工匠等200余人,使大沽船坞"遂成规模",建成北洋海军基地雏形。1881年2月,经李鸿章奏请由候选主事升同知,赏加四品衔。1883年5月,罗丰禄调升水师营务处道员。翌年春、秋,罗丰禄两次邀同英俄两国水师官兵到天津水师学堂参与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会考。1885年,罗丰禄升任天津水师学堂会办。1888年5月,罗丰禄奉命协同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及
林泰曾、
刘步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4月17日清廷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其后,清廷寻求"弱国外交",谋求"以夷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