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升平将军回忆四十军抗美援朝战斗历程
袁升平(1912—2003),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上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游击队班长,赣南独主团排长、连长,红军卫生学校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十三团总支部书记,一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五师独立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二、三团政治委员,第一支队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辽吉、辽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十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四十军是首批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而闻名。老红军袁升平将军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政治委员。
“抗美援朝战争证明中华民族是硬骨头!”老将军袁升平回忆那场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时说。“当时美国自以为是世界的霸主,钢铁多、经济发达、武器好,又是二战的战胜国,加上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更加不知天高地厚了。美国纠集了多国部队,以为可以称霸世界,无人敢惹。但我们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向世界头号强国挑战,而且把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打到了谈判桌上。这是美国侵略者的耻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老将军挥动着手臂,声音洪亮地讲述对抗美援朝的感触。
袁升平将军回忆:抗美援朝第一枪于 1950年10月25日凌晨打响。10月24日夜,三六零团团长徐锐按上级命令率军乘夜色疾进,抢占了云山城北的一处高地,很快构筑了工事,正在等着敌人往火力控制圈里钻。10月25日早晨7时,晨雾刚刚散去,公路上就响起了马达声,路上扬起滚滚烟尘,一批批载着南朝鲜军的汽车,大模大样地向北朝鲜鸭绿江边开过来。为了麻痹敌人,诱其就范,徐锐团长命令三连将敌人放过,不要理睬。敌人见无动静,浩浩荡荡地沿公路北进,南朝鲜第一师第十五团由美国第六中型坦克营中的一个连打头阵,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通过云山,来到离该镇1英里半的一座桥边,车上的南朝鲜大兵一面吃喝,一面打闹着。三六零团的战士们憋着一股子火,当敌人进入我步兵武器有效射程,三连干部战士突然开火,正式打响了出国作战第一枪。迫击炮、机枪一起开火,一连串汽车被炸趴了窝,很多南朝鲜士兵嘴里还嚼着苹果就丧了命。半个钟头后,枪声沉寂了,公路上躺着横七竖八的汽车、大炮和南朝鲜军的尸体,有个排还押回来了22名俘虏。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冲锋的团长徐锐哈哈大笑:“打得痛快!”
此后,徐锐率部在此整整坚守了3天,顶住了无数次的进攻,仅凭手中的轻武器,将素称精锐的南朝鲜第一师顶在云山寸步难行,为即将到来的中美云山之战创造了条件。后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之际,经总政治部建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批准,把1950年10月25日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这是四十军全体将士特殊的历史荣誉。
老将军怀着激动的心情回顾说:“我们军1950年10月19日首批入朝。当时部队刚打完海南岛,是唯一没有体整就直接参加抗美援朝的部队。装备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炮多了一些。入朝后。小米被炒面所取代,苏式步枪和缴获的美式卡宾枪取代了‘三八枪’,与‘联合国军’的装备仍有着天壤之别,但我们无所畏惧。10月25日,我们军在朝鲜温井地区与韩军遭遇。敌人被我狙击后,立即组织反扑,以两个营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连连向我营阵地猛攻。三连的干部战士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自己也伤亡过半。弹药也消耗殆尽了。这时又有20多个敌人蜂拥而上,扑向三连阵地,敌人发现我军弹药已经打光,更加猖狂,步步紧逼。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三班长石宝山抱起班里仅剩的两根爆破筒,拉燃了导火索,高呼着:‘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为祖国争光!’跳出战壕,扑向敌群。敌人看到石宝山怀抱着两根爆破筒,正喷着烟,吓得转头要跑,可是来不及了,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炸得敌人血肉横飞。石宝山与敌人同归于尽了,他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第一个决死献身的伟大英雄,但因为刚刚出国作战,时间来不及,没有上报,没有命名宣扬,只是在团里进行了表彰。与三班不远的排长刘汉升和一排尚存的18名勇士亲眼看到了战友石宝山英勇献身的壮举。他们眼含热泪,振臂高呼:‘向石宝山同志学习!’‘为三班长报仇!’他们端起刺刀举起石头跃出工事,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奋勇杀敌。打退了残余敌人的进攻。”石宝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个手持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
敌人屡攻屡败,并永死心,在又一次发起正面进攻的同时,派出7辆坦克,引导步兵,从间洞沟口迂回到三连的右侧和背后,妄想两面夹击,抢占这块阵地。一营长宋汉珠当即命令二连组织反坦克小组,打掉敌人的坦克,解除对三连的侧后威胁。二连特等功臣、毛泽东奖章获得者、英雄连长郭善训集中了7根爆破筒和全连的火箭筒组成了反坦克突击队。冒着敌机的扫射轰炸和炮火拦阻,冲过200多米的开阔地,占据了公路边上的一座草房。二连九班副班长秦永发抢先抱起一根爆破筒向副排长请示说:“请让我第一个去炸坦克,如果不成功;再让马天池同志接着去爆破。”副排长点头同意,并组织机枪火力,杀退跟进的敌步兵,掩护爆破组接近公路涵洞。坦克发现了目标,一面前进一面开枪,向草房射击。秦永发和马天池趁势绕过一座柴火垛,跃进到公路旁边,正赶上敌人坦克轰轰隆隆地开过来,秦永发还从来没看见过这样巨型的大家伙,他跑上公路拉着了导火索,追上坦克,把爆破筒插进履带轮子的空隙里,刚一转身就听见当嘟一声,他回头一看,爆破筒被坦克甩掉了,正在地上滚动,导火索喷着烟火,秦永发顾不得随时可能被炸的危险,捡起爆破筒大步追上坦克,手疾眼快地放在尾部发动机上。他刚刚滚进公路旁边的壕沟,就轰的一声爆炸了,坦克不动了,可前面的机枪还在射击,马天池不顾危险,又跑上去补了一个爆破筒,这一下把这辆坦克彻底炸毁了。秦永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炸毁第一辆美军坦克的英雄。
六零团在三天两夜的战斗中,全团共炸毁敌坦克多辆、汽车数辆,歼敌280余人,缴获部分枪支弹药和武器装备,取得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袁升平将军说:“我打了一辈子仗,觉得最值得自豪的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了世界头号强敌,这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一次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四十军先后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阵地反击作战,以及西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在第一次战役中,在云山以南、两水洞、温井、温井以东、古场等地连战皆捷,打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受到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领导人通令嘉奖,毛泽东主席也从国内致电祝贺。
在第二次战役中,第四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一道收复了朝鲜首都平壤,而后又截歼逃敌,并收复了镇南浦、铁原、新溪等重要城镇。四十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较大的战斗382次,以劣势装备歼敌4.3万人,直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才班师回国。战斗中涌现出王学凤、刘维汉、支全胜、王庆琳、孔繁玉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袁升平将军接着说:“我们军不仅打了韩军,也与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陆战第一师和英军二十七旅、法国营、加拿大二十五旅、土耳其旅等多国部队交过战,结果都以敌人惨败而告终。在第二次战役中,我们军一一九师毙、伤、俘美军1200余人,其中三五七团六连一排在排长李玉延的带领下,俘虏美军200多人,创造了志愿军一个排俘虏美军的最高纪录。在广德里战斗中,三五八团二连三班在班长毛国臣带领下,击退英军两个连的疯狂进攻,消灭英军100多人。事实说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没什么了不起!多国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也没什么了不起!”
袁升平将军接着又说:“‘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狂妄地叫喊要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饮马鸭绿江’,结束朝鲜战争。结果呢?不是麦克阿瑟‘饮马鸭绿江’,而是我们军和和兄弟部队率先收复平壤,打过‘三八线’,占领汉城,最后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
谈话中,将军满怀对血洒朝鲜战场的战友的崇敬和思念,谈起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志愿军英雄的名字:曾在祖国解放战争中荣获“硬骨头连”称号的三五五团八连,在朝鲜永坪地区防御战中,浴血奋战6昼夜,打退美军两个营在飞机、坦克、火炮掩护下的28次进攻,消灭美军300余人,守住了阵地,被四十军命名为“战斗英雄连”。在都平里守备战中,副排长吴志州,在4天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身上负5处伤的情况下,一人歼敌50多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还有三五九团政委马顺天、三五二团参谋长冷利华、三五四团参谋长刘玉珠等许多优秀的指挥员都血洒朝鲜战场,他们的英勇献身,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骨头不硬不行,骨头不硬,就受列强欺辱。骨头不硬,在国际上就没有地位;骨头不硬,就难以振兴中华!”老将军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仿佛今天还回响在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