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结
中日双方参战当事人的报告、回忆,共同印证黄海海战时北洋海军的起锚初始阵型是一种双纵队,而选取的接战阵型则是夹缝雁行阵,只不过因为航行途中两翼军舰或因老旧,或迁延不前,而造成了阵型外在呈现一种“人”字队的情况。夹缝阵所出现的二艘军舰错列的形态,在很多中国著述中,又被形容为犄角态势,但并不可以根据这种“犄角”描述,来推翻丁汝昌说的夹缝雁行阵。
明晰了北洋海军选择的是何种阵型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之处需要引起注意。按照《船阵图说》刊载,书中的夹缝雁行阵实际是由“前队”、“后队”两队军舰组成的。但是从北洋海军的实战情况看,北洋海军大东沟海战时排列的夹缝雁行阵并不是以“前队”、“后队”作为基础战术单位,实际整个阵型是由“定远”、“镇远”;“致远”、“经远”;“靖远”、“来远”;“济远”、“广甲”;“超勇”、“扬威”五个二舰夹缝战术组合构成。[51]确定了这一编组方法后,也可以得知,北洋海军最初锚泊、准备状态的双纵队队形,实际是由五个略呈横向编组的军舰组合,依次叠加的阵型,即戴乐尔所说的“分段横队”。[52]
论者或谓,《船阵图说》中刊载的夹缝雁行阵,说的是由二队军舰构成的阵型,而黄海海战时北洋海军的夹缝雁行,怎么会是由五队(泛指,不是《船阵图说》中的专用名词“队”)军舰构成,那就需要重新看“凡一阵之中,船数、队数之多寡,皆可以意减增,原非一成而不变之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