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广丙”
黄海大东沟海战进行到下午14时22分以后,北洋舰队初期接战的10艘军舰中,“超勇”号撞击巡洋舰已含恨沉没,而日本联合舰队的“扶桑”、“赤城”2艘军舰在北洋舰队左翼舰只的打击下先后重创,但都极为侥幸地退出了战场。随着14时22分“西京丸”舰被“定远”舰305毫米主炮命中,舰体遭受创伤,北洋舰队的右翼方向上战况激烈了起来。
北洋舰队护送铭军前往大东沟登陆的舰船序列中,除了在距离大东沟口12海里以外停泊的10艘主力战舰外,剩余还有一些军舰被直接部署到了大东沟内的大东港内外。其中,由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与鱼雷巡洋舰“广丙”临时组成的小队停泊在大东港的入口处,担负警戒转驳场的使命,“镇中”、“镇边”号蚊子船以及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因为吃水较浅,得以直接护送运兵船入港,在港池内负责护卫警戒,并顺带照料过驳。
当日的中午12时10分左右,远处海面上不同寻常的景象将大东港内忙碌的登陆节奏暂时打断:大东沟口外的舰队主力上空煤烟骤然间加大,一缕缕乌黑的烟柱直冲天际,飘扬着龙旗的战舰争先起锚疾驶,同时舰队旗舰“定远”的桅杆桁端升起了一组旗语,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在确认发现了日本舰队后,下令大东沟内的军舰尽快起锚赶来,与舰队主力会合一起作战。大东港口的“平远”、“广丙”2舰最先发现并辨清了信号,随即起锚出发,港池内的4艘鱼雷艇也匆匆结束了手中的工作,凭借高航速追赶上“平远”、“广丙”结队而行。2舰4艇有如是一支后备的生力军,在运兵船上陆军士兵们肃然敬然的目光中陆续驶离,通过狭窄的大东沟水道后,朝着远处正在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舰队主力方向驶去。机动能力较差的蚊子船“镇中”、“镇边”由于不适合参加外海的舰队决战,因而被留在了大东港内,扮演着她们与生俱来的角色:守口的水炮台,如果有日本军舰逼近这里,他们将防御最后一道防线。
守卫在港外的军舰纷纷离去,远处海面上的炮声越来越密集,种种迹象表明海战显然已经爆发了。敌方军舰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出现,按照正常逻辑推理,肯定是剑指运兵船队而来,赶紧完成登陆是眼下避免危险的最好防范措施。铭军统领刘盛休在大东港岸边的船局内焦急地向鸭绿江内观望,清晨就已经上驶鸭绿江内的130艘木质驳船还没有返回,大东港的运兵船上还有过半的官兵和物资没有转运,登陆的时间已经拖得太久了。透过现代掌握的水文资料能够大致了解到当时转驳行动之所以如此迟缓的原因,鸭绿江口大东沟是我国著名的强潮河口,平均潮差4.59米,最大潮差甚至可以达到7米以上,仅次于钱塘江口,可以想象,满载着士兵和军械物资的木制驳船迎着钱江潮航行会是如何一番景象,更何况这段艰难的航程来回长达20余里,仅能依赖一些小小的木船(根据组织船舶的分巡奉天东边兵备道宜麟称,当时用于将陆军人员物资转驳进鸭绿江内的船只“大者不过三百余石,此乃奉天、金州载货槽子船;小者不过百十石,乃是山东自买小船”),在纤夫的号子声中将铭军的4000余名官兵,以及众多的物资从运兵船上过驳运输到鸭绿江内,其费时费事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望着这些令人沮丧的情景,刘盛休当日中午收到了北洋大臣李鸿章关于加快登陆速度的电报指示后,随即向李鸿章的心腹幕僚、负责中国参战军队后勤调度的总理后路转运事宜盛宣怀发去回电,悲观地认为登陆行动可能需要10天时间才能完成,“恐十日内方下清,心甚焦灼”。为了防备日本军队入港袭击,铭军的一些火炮也费事地转运到了岸上,炮队的士兵开始在大东港入口处的岸边垒筑临时的火炮工事,以配合蚊子船一起防守。透过这些显得有点临时抱佛脚的防御措施,不难看到此刻这些陆军官兵以及运兵船的安危,更大程度上还是寄希望于远处正在与日本联合舰队血战的北洋舰队,如果北洋舰队不能将日本军舰死死拖在海战场上,即使有2艘蚊子船和一些小口径岸炮的防御,后果仍然将不堪设想。(大东沟驳运船的细节、大东沟转运的细节)
“平远”等2舰4艇由于出发时的位置距离舰队主力碇泊场较远,而且接到归队信号时舰队主力已经起锚出击,因而当中午12时50分“定远”舰率先打响黄海海战时,她们还在远处的海面上奋力疾驶,并未能加入第一时段的交锋。一直到了13时12分时,就在海战场上处于鏖战之际,由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的了望兵首先发现了远处正在向战场方向驶来的“平远”等军舰,“一时十分,敌舰‘超勇’起火。一时十二分,于右舷舰首又发现敌舰二艘及鱼雷艇”。(“‘松岛’的战斗报告,《日清战史》)
“平远”、“广丙”是大东沟海战时北洋舰队阵容中舰龄最小的2艘军舰,均为19世纪90年代左右的产物,且都是福建船政局自造的国货产品,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水准。
北洋海军时代采用维多利亚涂装的“平远”舰
作为“平远”、“广丙”小队队长舰的“平远”,设计上以法国舰船设计师白劳易的代表作“黄泉”级装甲蚊子船为母型,对防护等方面加以了一定的改进,是清季福建船政局建造过的规模最大的军舰。虽然名为近海防御铁甲舰,实际上就是经过尺寸放大和加强防护的蚊子船,军舰的满载排水量2640吨,长度仅有59.99米,小于“超勇”级撞击巡洋舰,而宽度却达到了12.19米,在舰队中仅次于“定远”级铁甲舰,外观上容易给人留下五短三粗的印象,很有些其貌不扬。围绕全舰,水线带敷设了法国科尔苏公司生产的钢质装甲(舰首部位的水线带装甲厚5英寸,宽7英尺;军舰中腰部位的装甲厚8英寸,宽5英尺,舰尾部位厚6英寸,宽4英尺2英寸),装甲带的敷设设计上也完全参考了法国的设计方法,装甲带外观上具有典型的法式外倾特征,除此外,军舰上还纵向布置了厚度为2英寸的装甲甲板,以完善防御。格外加强的防护使得“平远”舰拥有了铁甲舰的称号,但同时也使得军舰的吃水加深,因为军舰的长宽比过于特殊,而且吨载较大,尽管“平远”舰的主机功率有2400马力,但是航速最快也只能够达到10.5节,考虑到机器磨损和使用中曾出现的轮机质量问题等因素,甲午战争时的实际航速可能只有8节左右。
今人对于大东沟海战时“平远”舰为什么没有被编入北洋舰队的一线主力仍有颇多疑惑,从上述有关该舰的技术参数加以分析,可以略窥其中的缘由。这级军舰虽然曾着意围绕出海作战进行过一定的改良设计(典型的事例就是“平远”舰的舰首水下安装了冲角),但是小船架大炮的舰型仍然无法摆脱蚊子船的特征,从转向半径、转向能力、航速等因素考虑,都不太容易寻找到与之相近的军舰进行编组结队,显然不适合对军舰机动性要求较高的冲击乱战战术。由此不妨推测,丁汝昌将这艘军舰配属在大东港口,更大程度上可能是鉴于这级军舰最大的长处是近海防御,必要时可以充当“镇中”、“镇边”2艘蚊子船的队长,带领蚊子船一起在大东沟近海进行防御。
“平远”舰在完工时,因为经费方面出现问题,福建船政局并没有给该舰配上武器装备,“平远”的武备安装工作实际是被调拨给北洋海军后才最后完成的。由于当时洋行内刚好有现货,“平远”的主炮选用了1门26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后膛炮,安装在舰首的前部敞开式炮塔内,这型火炮的口径和威力在北洋海军中仅次于“定远”级军舰装备的305毫米口径巨炮。“平远”舰的副炮选择了北洋海军大量装备的15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分置于军舰两舷的耳台内,机关炮方面装备了4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以及2门10管格林炮,此外还安装了4具18英寸鱼雷发射管(军舰首尾及两舷各1具)。对于一艘蚊子船型的军舰而言,大口径的主炮是她们最有价值的武器,然而当时北洋海军的装备序列中,260毫米口径的火炮仅有“平远”装备的这1门,过于特殊的口径给弹药和零配件的供应带来的极大的问题,260毫米口径的炮弹当时中国国内无法自造,只能依赖进口,(“平远”舰武备完成后,1891年天津机器局总办张士珩曾向北洋海军调用过钢弹、硬铁弹各一颗,准备照样仿造,但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天津机器局仍无法制造这种炮弹。大东沟海战前,天津机器局的仓库内与“平远”舰260毫米口径主炮相关的库存只有30余包发射药包。)而户部禁止海军进口国外军械的命令实际上关闭了补充这种弹药的大门,大东沟海战时除了“平远”舰上携带的外(“平远”在大东沟海战中共消耗了10颗260毫米炮弹,战后在旅顺基地点检时还剩35颗实心弹),无论是基地还是机器局都再没有任何的库存。
“广丙”舰侧视图
伴随着“平远”舰行动的僚舰“广丙”,是与丰岛海战中殉国的“广乙”舰属于相同舰型的同级姊妹舰,设计上也大量参考了法式军舰,排水量1000吨,军舰长度为71.63米,宽8.23米,吃水3.96米,整体上要比身旁的“平远”舰显得修长秀气得多。主机功率和“平远”一样,同为2400马力,但是航速则要高得多,为16.5节,与航速仅为8节左右的“平远”编在一队,显得很不般配。三桅单烟囱的“广乙”级军舰最与众不同之处是她的武备设计,与同时代中国海防上的其他巡洋舰相比,这级军舰的火炮武备显得较弱,中大口径的火炮仅仅只有3门120毫米口径后膛炮(2门分别安装于军舰两舷的耳台内,1门安装在舰尾),甲午战争前虽然全部换装成了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同口径速射炮,火力随射速的提高而得以提升,但由于火炮数量过少,威力终究还是有限。与弱势的火炮武备恰好相反,“广乙”级军舰上鱼雷兵器的布置方法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军舰的舰首与众不同地左右并列安装了2具固定式鱼雷发射管,这是在当时的大型军舰上极为罕见的事例,鱼雷管很大部分埋入舰体内,只留出很短的一段发射口暴露在外,与大型鱼雷艇的布置方式完全一样,同时军舰的中部两舷也各配有1具鱼雷发射管。舰首同时拥有2具鱼雷发射管的特殊布置,显示这级巡洋舰在舰首对敌进攻时更具威势的武备是鱼雷,因而这级军舰又被称为鱼雷快船、鱼雷巡洋舰,和在此后出现的早期驱逐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设计在当时可谓与世界潮流同步。丁汝昌将“广丙”舰配属在大东沟内的原因,从武备上的特点加以揣测后不难理解,这级以鱼雷为主要武器且拥有高航速的军舰,必要时可以用于担任鱼雷艇队的领队舰,率领4艘鱼雷艇高速奔赴战场,奇袭敌舰。
被分别设定为蚊子船与鱼雷艇领队舰而留在大东沟内的“平远”、“广丙”最终却并没有按照这种方式被使用,“平远”舰奔上战场,大概是不甘心如此一艘重量级的军舰白白放在港口作为浮炮台被动待敌,而“广丙”没有按照鱼雷艇领队舰来使用,更大的原因应该是这艘来自两广的军舰以往没有与北洋舰队的鱼雷艇队配合演练过,相互之间还没有较好的默契。而且即使是嫡系的北洋舰队军舰,从历次阅兵的情况来看,鱼雷艇也都是单独编练使用的,从没有和大型军舰配合的事例。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型的鱼雷军舰当时还是新生事物,鱼雷艇队的战术思想尚停留在小队鱼雷艇偷袭出击的程度上。此外,当时的鱼雷艇队由于不归北洋海军直接管辖指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对鱼雷艇队的情况不熟悉,无法加以编练使用,可能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