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一生点滴
1986年6月12日,我随北京的画家们去济南参加李苦禅纪念馆开馆仪式。这是一座由明清园林改建而成的纪念馆,庭院套庭院,展室连展室。我头一回见到李苦禅那么多的真迹。
在众多的史料文献中,我发现一份特别珍贵的苦禅先生的手迹:《齐白石的一生点滴》。首页天头空白处有李燕的几行批注:当年“文革”先父揭其恩师齐白石……是谓揭发乎?是珍贵史料也!先父从不背叛恩师!
从济南回京后,我脑子里老浮现出苦禅先生的这份材料。我去信苦禅先生长子李杭,嘱他为我复印一份寄来。
现将苦禅先生的这份手迹全文抄录于后,以飨读者。
齐白石的一生点滴
早年有小政客胡鄂公者,初以爱齐白石的画渐成至善知交,一次送齐白石四色礼物:冬虫夏草一匣,雪花银耳一匣,火腿、野猪腿、蒋腿三只(三只为一色礼),另外胡使侍女一人送到齐白石家(三色礼物加一侍女即四色礼)。侍女姓胡氏即其主人胡鄂公之姓氏。后即齐白石之姨太太。
他画室壁上的告示
一,送礼物不画;二,请客不画;三,为外国人翻译者不报酬;四,为照相者不画。见者如不见,无耻。
又,有人来买画议价者,老人闻之寒心。又,工笔贝叶草虫,每尺照原笔单加三倍,大洋红之画另加价。
壁上画招饮图一张
壁上贴一幅画:一老人手持酒壶,一手招另一老人手持毛笔者来饮酒,执笔老人一手却之,而面带怒容,盖即齐白石个人也。
他储蓄存款
齐白石素常挑钞票新整拾元者以10张为一叠,积满一大竹篮,盖上加锁,即送银行储蓄,送时同姨太太必坐老人破车(恐人之注意储蓄存款),两车一前一后相距很近。所储蓄之银行,不是不出名的,即是冷僻公私经营者。何以齐白石在此银行储蓄?是怕人注意他有钱储蓄之故。早年正是中国军阀常战争时期,银行亦随军阀们的胜败,朝秦暮楚的占有没收。齐白石的存款因此不少吃了大亏。
管家务的紧严
凡其屋内的什物箱柜,集零为整地排垒起来,用锁锁好了,甚至一箱一柜用数锁,大锁上再用小锁管束,画室门外有铁栅栏一道,除上有机器锁以外,再另加大锁。而齐白石的钥匙无计其数,用一长皮条贯穿着约一尺多长的一大串,结在腰带上再用小锁锁住皮条和腰带,恐一串钥匙脱落了。因整年带的一串钥匙磨搓得极其光亮似银色一般。
他的画室是北上房,画案横搁占一大间,内放箱物等等,外只留一壑口,以备出入。齐白石每午睡休息,横躺椅壑口间,真如兵将之把关门。如此多年如一日,深恐人乘睡入内偷窃东西。他的心腹学生一二可进画室,否则进者必遭搜查。
齐白石一生无所嗜好,很少出门,即电灯电话亦他人为之设置。他的儿子三四人分居生活,每月细加核算分给费用。他与他的姨太太以及做饭佣人,每饭必以香烟筒计量取米,常不足佣人食量,因此做饭人多不忍其过俭,经常更换人。
齐白石晚年来,以黄金60块装长袋套在项肋之间,昼夜带之休息。常疑猜某某窃其金,有一次装金袋绳断,更大疑丢金。别人为之缝好装金袋,当其面点数,金块正60颗,齐白石方暂不疑。听说至其老病衰微,临去世之前几月方解下其黄金袋。
生平有多人送礼物者。其床柜之下曾放有许多瓶酒,多进口之白兰地及葡萄酒等(有1919年进口之白兰地)。多卖与街上小摊贩。
有买其画的老顾主,方出花生及干荔枝以待客,多半经长时几不能入口者。一日出广东月饼敬客,坚硬如石,实不能食,问之云,去年中秋友人送的。
他使用的印泥减少了,怀疑学生和其他人有偷他印泥的,写了许多小纸条贴在箱上柜上以及座钟上,“你莫要来了,莫要偷印泥了!还偷印泥吗?”等等字句。
每读这份手迹,我便增加对苦禅先生的一分敬意。在“文革”中,在忍受凶残拷打中,他能如此真实地写出这些文字,没有杜撰,没有夸张,没有乱“上纲”,实属难得也!这份“交待”,也正反映出一个大艺术家高尚的人品。
(附记:近日作家、画家鲁光赠我他的新著《半路出家》,读到李苦禅与齐白石的一则史料,弥足珍贵,特予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