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悦长-高尚品格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程悦长是红军九十三师医院的政委,当时医院只有两匹马,一匹是政委的,一匹是高级医生的。政委那匹马,自己从未骑过,都让给病号和小同志骑了。不仅如此,他还当马夫,他总是站在河边、桥边、路边,扶扶这个,拉拉那个,生怕病号和小同志掉下去了。
长征途中,他打了很多草鞋,除自己穿以外,大部分送给战士们穿。长征路上,他有一块羊皮,大家都说那是一件宝,白天可以披在身上,晚上可以垫在地上。他唯一的这件宝,也送给了一个红小鬼了。后来他又有一件狗皮大衣,也常盖在警卫员、文化教员、驾驶员的身上。仗打完了,全国解放了,程悦长担任六军十七师师长,有了一支美国造的派克笔,当时是很珍贵的,他又送给了他的部下杨庆余同志。并且说:“你年轻,要去兰空当空军,拿着它,好好学习现代军事技术、学文化。”警卫员从供给部给领来一条蚊帐,他也送给了他的部下程文斌(后任农六师副政委),他对程文斌说:“你要到戈壁滩上的苇湖丛中去开荒造田搞生产,那里蚊虫多,你带去,免得蚊子叮。”
部队是个革命大家庭,在十七师这个大家庭里,程悦长就像父母关心儿女一样关心战士。部队进疆以后,一部分进天山剿匪,一部分投入生产建设。田建基连长带领一个连队在甘州工(今一0三团)搞生产,头一年开荒造田生活艰苦,师长常看望大家,检查工作。开饭的时候,炊事员给程悦长端来一盘炒鸡蛋,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菜。师长问连长:“大家都吃炒鸡蛋吗?”田连长信口答道:“都吃都吃”。师长听后朝外走,到战士桌前一看,原来吃的是头茬苜蓿饭。师长疾步回来,很不满意地说;“田连长你平时不虚报军情,今天为什么说假话?”田连长无言答对,只好嘿嘿地笑。师长问:“连队有病号吗?”田连长再不敢说全假话,只好如实报告:“有两个。”“带我去看看。”程悦长将一盘鸡蛋分给了两个病号,程悦长和战士们一样吃的也是头茬苜蓿饭。
程悦长很关心战士的生活,可上级领导很关心程悦长的身体。1950年程悦长奉命带部队到奇台剿匪,奇台离迪化(乌鲁木齐)210公里,部队的养都要有迪化送去。新疆刚解放,粮食奇缺,部队吃的大都是从苏联进口的列巴(类似烤饼),还要加些野菜。六军老首长罗元发深知程悦长在战争中曾经多次负伤,身体虚弱,对送给养的参谋长冯配岳说:“这50斤大米,是专给程悦长师长的,他身体不好,又是南方人,让他吃点稀饭。”给养运到了奇台,冯配岳向程悦长报告说:“部队给养运到了,还是列巴,有点大米是军首长专门分配给你的”。程悦长高兴地问:“大米有多少”?冯参谋长答道:“只有50斤。”“50斤也是军首长的一片心意,我很感激,但还是分给大家”。冯参谋长坚持说:“大米不能分,是军首长给你的。”稍停了停,程悦长突然向冯参谋长提出一个与大米不相干的问题。师长问:“参谋长,咱们部队进疆,路经酒泉,酒泉因何而得名,你讲给我们听听吧。”
参谋长一时弄不清他的意思,师长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又不能不回答,于是就说:“我也是听来的,不知对不对。据说汉朝有个大将名叫霍去病,因出征有功,汉武帝就给他赐御酒一坛,以表彰他的功绩。但酒少人多,分饮不过来,霍大将就把酒倒在泉内,与众士兵取泉水共饮,酒泉因此而得名”。师长笑着说:“你讲得好,一个封建王朝的将领,尚且能与士兵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难道共产党部队里的一个师长,就不能与战士一起吃列巴,而要吃大米饭吗?”师长终于说服了参谋长,将50斤大米平均分给了各个单位。
程悦长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身上伤痕累累,流血流汗,操劳过度,艰苦的岁月耗尽了他的精力,最终身染疾病,不得已离开新疆到北京治疗。养病期间,他在医院病床上还给农六师赵予征政委写来了一封封关怀农六师,关怀干部战士的信。他在信中嘱咐道:“我们这些干部,上边一个命令,说走就调走了。可是跟随我们的那些老战士,他们是调不走的,要在边疆扎根,建设新疆一辈子,一定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他们建家立业,解决好他们的婚姻问题,对他们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