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清在“小伙子”身旁安睡
她“走”的都是他路过的风景
4日9点39分,徐朝清的棺木被抬出灵堂。三儿子刘明生抱着老人的遗像,子孙们跪成一排,鞭炮声响起。8人抬着徐朝清的棺木,一步一步向她的“小伙子”走去。
100多米长的送葬队伍走在田间小路上,抬棺木的每歇一次,戴孝帕的子孙们就要跪一次。徐朝清的墓在一公里之外,而这条路,曾是刘国江每次下山买米买盐的必经之路。山色氤氲,溪流潺潺,但刘国江每次都无心欣赏风景,因为他心里只想着赶快回家,不要让“老妈子”担心。
与此同时,昨天的葬礼现场,本报记者还及时将葬礼现场情况通过本报官博发布,众多网友纷纷前往本报官博留言,在网上送别徐婆婆最后一程。
相隔仅2米
她在“小伙子”身旁安睡
徐朝清的墓地在半山腰上。刘明生说,这地方名叫“桫椤嘴”。5年前,徐朝清站在送葬队伍里,将她的“小伙子”埋葬在这里。昨日上午10点39分,走过陡峭的山路,徐朝清的棺木终于停在了刘国江坟堆旁的2米处。
“老妈子”和“小伙子”生前的心愿,就是能合葬在一起。但儿女们认为,按农村的习俗,再将父亲已长满青草的坟堆掘开,会不吉利。于是他们找了一个最近的位置,让老两口的坟堆紧紧相依。
看最后一眼
祈祷二老天堂安好
上午11点,按照当地风俗,送葬的人们还能看死者最后一眼。棺木被掀开的那一刻,大家凑上前,与徐朝清老人告别。
棺木里的徐朝清,面容安详。儿孙们全部跪下,哭声、啜泣声充斥着山林。
哭得最厉害的是二女儿吴婷华(音)。她是徐朝清与前夫吴某生的孩子,跟着她上山私奔时才9岁。大女儿刘明淑曾告诉记者,二妹之所以没有跟着改姓刘,是因为山上生活困难,为了养活她,徐朝清和刘国江把她送给了别人,这样至少还能有一口饭吃。
“我10岁就离开了你,现在生活好起来了,你又走了,今后回娘家连个对我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了。”吴婷华在地上哭得站不起身。而旁边给徐朝清送行的陌生人,眼角也渐渐湿润。
11点30分,泥土一层层掩埋在徐朝清的棺木上。从重庆赶来的杨清钰女士双手合十:“愿‘老妈子’和‘小伙子’在天堂安好,继续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