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匡
吴匡(1848~1910),字书年,祖籍安徽,其先祖于元代迁入菱湖前丘村,世为望族。有兄弟八人,吴匡排行第五,自幼聪颖。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菱湖,吴匡全家避难四川,投奔骆文忠幕府任职的伯兄吴熙台处,后吴匡随吴熙台筹防秦陇(陕西,甘肃)。清光绪二年(1876),荐选为山西武乡县知县,又调介休县知县。在山西30年中,先后任阳曲,安邑,万泉,平遥,太谷诸县知县时,赈灾济民,兴学轻徭,兴水利,教蚕桑。以卓异政绩,他被荐升代州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六年(1900),适逢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步步进逼,防军溃掠。吴匡抚绥喻道,保境平安。同年,蒲,绛两县饥民闹事。吴匡采用抚压兼施政策,既派兵镇压,又开仓济粮,事态迅速平定。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太原知州,署冀宁道,迁河东盐法兵备道兼任按察使。同年闰四月(1906年5月24日),署山西布政使。为山西煤矿保撤之争,吴匡据理直陈,不可阿附,于八月被黜。该年冬,他便返回家乡前丘。
宣统元年(1909)上半年,吴匡结织了菱湖南商林人王笙甫(名维庸)和范芹圃,王,范为同村人,在湖北北门合开京广杂货店,已经营数年,颇有积蓄。三人为了湖丝的发展,决定创办机器缫丝厂。为了筹集资金,又联络在湖州经营钱庄,典当的广东梅县人温庶青(名以燔,曾任长兴,归安两县佐杂,为湖城殷富之一)。四人合伙,筹资银元10万,在湖州北门外田盛街大通桥堍,购地10亩,建造公益缫丝厂。翌年,建成厂房数十间,购意大利坐缫车200部,招职工400余人,每日开工12小时,日产牡丹牌厂丝一担余,规格为9/11D,运往上海,卖给洋行,间接运销国际市场。这是湖州市面上第一家机器缫丝厂(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湖州丝厂)。同时王笙甫和吴匡又在上海开办了源昌丝厂,与公益丝厂互相联络,周旋于各洋行之间。
宣统元年(1909)秋,吴匡调任东三省总督署文案,总办电报局。宣统二年(1910)春,总办吉林官运局,任吉林造币厂厂长。同年11月,患伤寒,病逝于任内。1911年12月28日,葬于菱湖卢家庄。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