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仲锷:嫁衣勤织,磨稿为人
章仲锷,编辑家、《中国作家》杂志社原常务副主编、北京四大名编之一,享年74岁。编辑成就:编发《沉重的翅膀》、《钟鼓楼》、《新星》、《玫瑰门》、《玩的就是心跳》等名篇。
磨稿亿万言,
常流欢喜泪;
谁云编者痴,
我解其中味!
———秦兆阳《题赠“磨稿斋”》
章仲锷先生是我的朋友,多年来我一直习惯叫他老章。
1983年,我还住在山西的小城榆次,接到一封信,是老章写来的。他开门见山自我介绍,说刚刚调到《当代》,想了解我的创作情况,当然,也要为刊物约约稿。那时的资讯远不及现在发达,人与人的联系基本靠书信。
在约定的日子里,我到车站接他。远远走来一个瘦高的中年人,身着那时很流行的黄色风衣,头发浓黑,面色苍白,握手很用力。自我介绍后,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里闪着略带调皮的笑意。这个略带调皮的笑意后来就定格在我对老章的记忆中。
老章那年48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代,胸中有不少“宏大”计划。后来的“晋军掘起”就是老章等人的手笔,编发了不少产生过全国性影响的好稿子。当年也住在榆次的作家郑义的两部代表作《远村》和《老井》都是老章编发的。
和老章见面自然要谈创作,老章说看过我发在《人民文学》的短篇小说,也看过我发在《当代》的中篇小说,他很喜欢,认为有自己的风格,希望我的创作能沿这样的路子往下走。我于是告诉他,手头正在写一部长篇,我只讲了小说中可能涉及的生活和人物,也讲了其中的一些小故事。老章很专注地听,基本不插话,有时会思索地点头,看得出他很兴奋。我们很快达成协议,这部作品完成后,一定交给《当代》,由他编发。我的这部长篇处女作,就是1984年发表在《当代》上的《新星》。
那些年,老章频繁“出使”山西,见作家约稿子,“战绩卓著”。我后来才知道,老章在见我之前已是京城的“四大名编”之一,很多作家都以能和老章合作为荣。老章颇为得意的一件事是发表王朔的《空中小姐》,那是他从一大堆邮寄的来稿中发现的。王朔后来又在《当代》发表过很多作品,在中国文坛形成了独特影响。想他和我一样,会对老章心存感激。
老章也会发一些小牢骚,最常说的是有些作者对编辑不理解,以为编辑们只愿意发名家的作品。老章说,作为编辑,他当然愿意和名家合作,因为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是因为他们确实有创作实力。但名家也会失手,他就碰到过不止一次这种令人尴尬的事情。约来的名家稿子并不理想,既然当编辑就得有担当,该退稿就得退稿,不想得罪人也得得罪人,“得为读者负责”。
或许老章自己也没有做好准备,据说年初老章还打算写回忆录,特别找出了许多他亲手编发的作品,包括那本刊登了《新星》的《当代》,给家人一一讲述当年令他得意的往事。老章应当把那些故事写出来,让人们从一个编辑家的角度了解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
10月9日,我参加了章仲锷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安卧在鲜花中的老章和过去一样,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来向他告别的人很多,不仅有众多同行同事,还有不少像我这样感念他的作家们。一个编辑家以这种方式落幕,应当并不遗憾。
章仲锷先生虽然没有亲手写下回忆录,但在这几十年中他编发过的大量优秀作品无一不铭刻着他的生命印记,这也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深切怀念章仲锷先生!
柯云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