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3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5日

梁羽生-与金庸先生

发布时间:2010-01-15 10:10:0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金庸、梁羽生一直被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创始人,但是,两人境遇颇不相同。虽然两人曾一梁羽生起在香港《大公报》做副刊编辑,并因为投入武侠小说创作而一举成名,但是,金庸创立《明报》,在事业上成就斐然;其十几部武侠小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被改编电视剧次数之多,梁羽生都难以与其比肩,尽管根据梁羽生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萍踪侠影》、电影《七剑下天山》影响巨大。数年前,两人先后封笔。

    所不同的是,封笔之后的金庸并不寂寞,修改原作、赴英国读博士等事件屡屡成为媒体的关注点,而梁羽生先生则更像是淡泊名利之后的归隐。

    曾几何时,梁羽生和金庸的关系,一度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此前曾有报道称,梁羽生对於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让宋人黄蓉唱元曲的写法不以为然。

    而梁羽生1994年在雪梨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时隔10年之後,梁羽生在香港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静的采访。在那次采访中,他回忆说,1966年,《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让自己写了《金庸梁羽生合论》,後来用“佟硕之”的笔名发表。这篇文章谈到了两人的不同: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其时,“文革”刚刚爆发,香港的左右翼对立,让他承受了莫大的压力。而最大的压力来自左翼的高层,他们认为梁羽生对金庸评价过高。

    梁羽生也再次评点了两人的写作,“金庸写‘恶’、写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书剑恩仇录》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张召重,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段誉啊,不够精彩。我自己写邪派怎麽样写,都不够金庸那麽精彩,我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

    在《笔花六照》中,梁羽生先生多次谈到了自己写武侠小说缘起,新旧武侠小说的差异等等。但是对於“侠”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定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梁羽生表示,“我与金庸先生都同意‘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至於怎麽定义‘侠’这个概念,并不是三言二语能解释清楚的。你们可以从我的作品中去理解我的想法。”对於两人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的区别,梁羽生说,“关於这个问题,内地武侠文学研究家陈墨先生的专论中有过阐述,我建议您去找出陈先生这篇文章读读,当有启发。”

    有人问到,在他和金庸之後的古龙、卧龙生、温瑞安、黄易等武侠小说家中,他最喜欢谁的作品时,梁羽生说,“我自从在武侠文学写作上‘封笔’之後,就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譬如撰写聊话,最近刚刚推出的《名联观止》修订版就是我写作的文集,近年来因身体的原因,注重休息,静养,没有心情与精神去读您说的这些作品,所以未敢言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