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声:赋诗一首提前总结一生
创作了一辈子儿童歌曲,但看着现在孩子们没有可以争相传唱的歌,每次看到一些歌唱比赛上孩子们唱着大人的歌,满口“情爱”,潘振声就觉得忧心忡忡。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老人的工作台被他花光全部积蓄购置的录音制作设备占去了大半,原来一贯追求时尚的潘老晚年还在跟一帮年轻人学习制作CD,把录音棚搬到了家里。“他跟年轻人不耻下问,认真做笔记,还自己做了一个使用指南,”《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也被潘老刻录进了他的教材。在家人的心目中,潘老还保持着一颗童心。“老爷子不落伍,一些时尚的东西他都能接受。他平时在家经常也会玩连连看、泡泡龙等小游戏,因为比不过我妈,还着急上火,晚上不睡觉用掌上机‘苦练’。”
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音乐样带,似乎老人只是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忙别的去了,随时还会回到这里来。除去《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春天在哪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等脍炙人口的儿歌之外,潘振声在本世纪仍然创作不息,晚年还去各地采风,历时4年积累出《56个民族新儿歌》等作品,“没看到《56个民族新儿歌》出版应该是他的一个遗憾,”马莉说,就在今年老人还要出一本自传,但这些都成了未竟的心愿。
在潘振声的一本退休证件中,记者找到了他亲笔所书几行字,“童年家穷皮包骨,少年岁寒当学徒,青年得志遭厄运,壮年有家不幸福,老来伏案何所求,一生无愧大丈夫,”老人借这首写于90年、重抄于06年的诗提前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据悉,潘振声的一位老友去世时,追悼会上循环播放着老友生前的代表曲目,当时潘振声就对家人说,“我死了就放《一分钱》和《春天在哪里》吧,”昨日家人也在忙着把潘老的5首代表作刻录成碟子,预备在告别仪式上,用孩子最纯真的歌声告慰老人在天之灵。“我们还准备把《春天在哪里》的五线谱刻在老人的墓碑上,毕竟这是他留给大家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