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到永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98187759
本馆由[ 红红 ]创建于2010年08月28日

净空法师讲修福

发布时间:2012-04-07 09:21:03      发布人: 红红

佛教我们修福积德,才能真正改造命运,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

也很快失掉。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你修因就得果。

 财施得财,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

 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报的根基,

心地不清净,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还是业障

 
定才是真正的福。

 放下是大福报。没有妄念的人有福报。

心里没有妄念,一天到晚忆佛,念佛,过几年他去作佛,这叫大福报。

 

吃亏是福”。我学佛这五十年中喜欢吃亏,后面果然是福报。

 
对一切众生不尊重,就是对佛不尊重;

对一切众生吝啬,就是对佛不供养。尊重、供养是大福。

 善是福,恶是祸。

不贪有大福。
寿命是第一福德。

 信心是福德的基础、福德的根源。

 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德。

 真正发愿,一心一意要想见阿弥陀佛,

要想生极乐世界,二六时中老实念佛,这是福德。

 临终清楚,不生病,有同参道友送,帮助念,是真实的大福报。

 学佛人一定有福报,天天、念念在修福,

福报增长。念念、天天修慧,智慧一定增长。

 人都需要福报,没福报什么事都做不成功

有福报的人做起事来很顺利,没有福报的人去做就处处都是障碍。

 人在临终时正念现前,心不颠倒,这不是自己的力量,完全靠

阿弥陀佛慈悲拔济,他就往生了。这事绝对不能侥幸得到,他是修福得到。

 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临终不念了,临终贪恋世间,

业障现前,病苦是业障,这要在平常预防,用什么方法预防?修福。

 一定要修厚福,深厚的大福,临终没有病苦

 临终遇到佛缘能往生,至少具足三个条件:

 第一、神智清楚,这是大福。

第二、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

第三、他一听就没有怀疑,立刻接受马上照办。

他这一句佛号信愿行圆满具足,他才能往生。

 念佛就是修福,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地清净,

贪嗔痴慢不起,把自性里的大慈悲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念出来,这是修福。

 念佛修的福慧,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慧,

你信愿持名深,福慧就圆满。念佛中有怀疑有夹杂,修的福慧就少。

 大家不要怕没有福,念佛就有福了。

 念佛是大福德,是最上无比的大福德,它是直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中修行的善因善果,统统做为我们的修因,所以念佛的果报能超越六道轮回。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

 我们讲的修福积功累德,信愿持名是第一,

这是无量的福,无比的福,一生当中圆净四土圆受诸乐。

 念佛人真正有福,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十方诸佛赞叹,一切菩萨都敬重,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肃然起敬,念佛人龙天鬼神拥护。

我们为什么不修呢?

 念佛时观想,除自己,每个人都是佛,

每人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

 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报。相是果报、福报。

有果必有因,佛在因地修大行。我们希望得殊胜的果报,就不能不修因。

 面对佛像,恶念全没了,都消除了,

善念自然而生,这个就是得福,所以常常观佛像,就得无量福。

 修第一等的功德、福德,无过于劝人念佛。这是无比稀有的大福德。

 佛教我们福慧双修。福摆在第一。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很圆满的福德修成的。佛教我们,单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的面貌就变成佛一样。这个方法好,简单、快速、有效。当然更重要的是想佛的存心、大愿大行。

 我们的心像佛心,愿像佛愿,行像佛行,天天想佛的面貌,

两三年你就变样子了。面貌愈来愈美满、愈漂亮、愈年轻。

这是接引、度化众生最好的方法。

 修福不修慧,福是有漏的,福是享得尽的。

 拜佛、供佛是修福,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福慧双修。

 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叫中道。真正的福慧,决定是真诚心,有一丝毫欺骗众生心,福慧都没有了。今后用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立刻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佛菩萨护念你这个真心、真诚。

 要修大福德,要从三业清净、心地光明上下功夫。才成就圆满称性的福德。

 三业是身口意,身要做杀盗淫,身就不清净了,

口要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口业就不清净了,心里有贪嗔痴,意就不清净了。

 清净必须把十恶业统统断掉,修十善业,虽修十善业不著修善之相,三轮体空,就变成净业了。心地真正做到正大光明,要做到无我,把我放下了。

 每天供养诸佛是修福,依教修行供养第一。

 佛所讲的我们完全做到,就是供养。

 不仅是供养诸佛如来,是供养我们的自性、供养一切众生,

自性得到好的养分,智慧就开了,自性里所含藏无尽的福德,自然现前。

 你要认识福田,才能真正种到福。

 福田”像种稻一样,土地肥沃、阳光雨水充足,

种子下去,长得好,种在砂石里,种子长不出芽来。

 福田:

一、“悲田”。慈悲怜悯一切贫穷苦难的众生。

二、“恩田”,报恩、报答父母、师长恩,是种福田。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切善知识、国家、一切众生都是恩田。

三、“德田”,佛法僧三宝,不但有恩,还是有功德之田。三宝有大智、大德、大能,种福要到这些地方去种。如果我们力量达不到,要有心。

 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佛者出世福田之极也。

 种福田最大的是弘扬佛法。流通经典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报。

 帮助诸佛如来接引众生,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

 讲经是以正法布施众生,修第一等的大福报,

尤其弘扬净土五经一论,功德利益更殊胜,改造命运也快速。

 《无量寿经》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只有尽心尽力弘扬流通,将来定有无穷无尽的大福报。

 真正的修福是教化众生,请法师、大德居士讲经,只要请到真正的善知识,说的是真正的正法,能令一切众生得真正利益。

 培养一位法师,功德才真大。功德无量无边,这是真正的续佛慧命。

 请出家人吃饭,用心来修供养、供斋,是佛门里修殊胜福报的一种方法。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纵然有福,那个福报

 用食物出自于真诚的供养一位生病的出家人,果报是容貌端正,健康长寿。

 

也很有限。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包容一切,学“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学佛,起心动念最低限度要想到整个世界众生的利益,决定不想自己。

 如何能让道德之人、善师,发挥他们的德能,

帮助整个世界。要有这样的心量、这样的存心,那就无量功德。

 一丝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他的善行就变大了;

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报还是小,他不会超过心量。

 福报随自己心量大小,而现出大小。

你心量大,修一文钱的功德都是遍虚空法界。日常生活中,做很小很小的一点好事,布施贫人一块钱,你想到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你这一块钱的功德就遍法界虚空界。

 无论做什么样的好事,搀杂自己利益在里头,立刻就变质,一百分的功德就变成一、二分。如果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不搀杂,这功德是纯善,纯善的力量太大了。

 无缘无故受人毁谤,往往后头有大福报。怨恨,福报就没有了。

 肯受冤枉,肯接受误会,后福无穷。

有一丝毫愤恨之心,就把福德、功德破坏殆尽。

 心地厚道、行为厚道,能损己帮人的人,定有后福。

 对人刻薄,贪图自己享受,这人将来必有灾难。

 修一切善就是修福,你福德天天增长,纵然有冤亲债主,看到你福报一天一天大了,他也不敢来干扰你,想报复也不敢下手,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正保证我们这一生幸福不遭到横难。

 “仁者无敌”,心地仁慈的人,一生中没一个冤家对头,这才是万善随身。静时一念不起,心是清净的,这人必后福无穷。

 善生福,心地善良、行为善良,就有福报。你要求福慧,就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清净心、慈悲心,慈悲心是善心。

 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不为自己,就有感应了。

 人造善,必定得福报;人造恶,一定得灾祸。

祸福自己造,自己受,别人没能力把你的福加一点或减一点。

 你要是行好事、有善心,你福报会增长;

你要是恶心,方法错误,你的福报会折损、打折扣。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一个恶念都不生,来生就有大福报。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你修积的太多、太厚,不等来生受福,这一生就现前。

 福决定是从善心、善行修积来的,要深信不疑。

 业障忏除后,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实福慧。

 佛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多做善业,多做好事,善业你会带走,帮助你超生,帮助你生天,愈升愈高;你要造恶,就往下坠,愈坠愈下。

有钱不要存,赶快拿来修福,有福才是真的。

什么样的灾难,你的福报都丢不掉,你终归是有福。

 财产靠不住,福报靠得住

 修财布施,希望得大富,就变成福德。

三轮体空,什么希求都没有,就变成功德。

 布施要紧的是心地清净,不著布施的相。不要常念

“我对哪人有恩,我对他有多好”,有这个念头就变成福报,就不能得定

 清净心里那个福,尽虚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处。心量大,福就大。

 修福,不在乎施钱多少,不在乎做的多,心真切,尽心尽力就是念念圆满。 
 

舍财不但消灾,舍财还积福。

 起不好的念头,想占人便宜,是增加罪业,决定得不到福报。

 求大富,勉强去求,灾祸跟着就来了。

 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能保福,能得福,能把福德变成功德。

 贪嗔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
偷盗是损福,是毁自己的福报。
浪费,大幅度的折福。

临终时清楚明白,十法界由你自己选,迷惑颠倒,

就没能力选择,被业力牵着转,自己做不了主,那人叫没福报。

 生时享尽荣华富贵,福报享完了,临走时没福报了。

所以一生中生活要节俭、朴实,累积福报,临终时享。

 杀害众生,吃它的肉养自己,不但跟众生结冤仇,还损自己的福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