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
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到清明时节祭祖先的日子,传统的人们对此十分重视。称扫墓为“拜山”或“行清”,每逢节前后半个月,人们无论远在何处,都要赶回来为先人拜山。虽然祭祀用品不断被简化,但传统美食烧金猪还是必可少的。挑选烧猪作为祭品,图的是“红皮赤壮”的寓意,希望祖先保佑子孙们健健康康。祭祖烧猪一般是祭祀完毕全家人分吃,
寓意是“有头有尾”,后续香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