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赫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96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2日

关于凯瑟琳.赫本

发布时间:2010-01-12 10:54:0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赫本出身于舞台,成名于舞台,也有过被评得一无是处的舞台作品;她出演过许多高票房的影片,有许多代表作,但也一度被影迷唾弃——他们公开反对她出任《乱世佳人》中郝思嘉一角—…功成名就后的赫本虽备受推崇,但事实上她从未与世俗好莱坞的虚荣、浮华随波逐流。无论扮演富有、傲慢的美国少女,男子装束的女人,离了婚的妻子,性格乖戾的老处女,抑或风烛残年的老妪,…… 她的银幕形象总是强烈自信,敢讲真话的率直女性。著名导演乔治·顾柯说:“她的表演无疑是奇特的:影片开始时观众往往对她怀有敌意;影片放映到一半,观众便转而对她抱有同情和好感;而到影片结尾,他们就会为她而喝彩欢呼……”

    赫本并不是所谓的好莱坞式美女,她的脸过于瘦削,脸颊凹陷、高高的颧骨、满脸的雀斑、刚毅的下巴、清瘦的身躯很难在她本人身上找到诸如温柔驯服的女性特质。曾经有人指责她满脸雀斑缺乏女性魅力,而赫本的回答是,“总有人对性感的理解跟你不一样!”。排戏她总是带着牛奶早餐第一个到达片场,像导演一样为别人说戏;因为替身演员的惊险表演而放肆尖叫;她也曾直接冲进制片人的办公室争取自己想要的角色;因为意见不合常和老板吵架;花20万买回自己的自由去拍摄自己想要的电影。赫本就像一只充满了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野生动物,龙行虎步,咆哮尖叫,她说,“我的身体中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她直指人心,用自己卓越的行动力和超人的表现力让人忽略她的性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迷们 。

    赫本是第一位在银幕上穿短裤的女演员,是第一个在银幕下把男装穿上身的好莱坞女性,也是第一个穿长裤出席奥斯卡的影后。她革命性的着装具有鲜明的女权色彩和跨时代的意义。在赫本成长的年代,女权运动、女性解放还是尚未孕育诞生的陌生观念。女性几乎没有什么独立性可言,即便取得一些成绩,也是在男性掌握话语权的前提下获得的些微奖励。针对女性的条条框框,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简直无法想象。女性甚至不能被容忍穿着长裤出现在社交场合。而这些限制对赫本来说完全无效。她的穿着一向非常随意和休闲,经常穿很宽松的裤子和休闲上衣,而且大多将一头红发随便挽个发结弄在脑后。而在生活中,她没有什么“经典”的造型,却有一种能将任何衣服搭配合体的诀窍。她不论是身着性感的睡衣,还是修剪花草时穿的便装都显得是那样的自然,连续20年没有穿过裙子,也从不花钱购买名牌时装,喜欢中性化的服装,甚至是尺寸肥大的夹克、宽松的毛衣、长裤和平底鞋,穿男性的衣服也成了她电影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在1933年的《克里斯托弗斯特朗》1936年的《塞莉娅?斯卡利特》和1956年的《铁娘子》等片中,她都有身着男装的演出。印象中她最为华丽的衣裙就是她那唯一的婚礼中她穿的婚纱,白色的天鹅绒和金色的刺绣相互映衬,凸现出了她非同一般的气质。尽管大多数时候她的穿戴平淡无奇,却依旧能散发出随意自然的魅力。她自己解释说:“我喜欢快速地移动,穿高跟鞋太累了。”也因此,赫本的穿着被视为“反时尚”的时尚 。

    当同时代的女星们仍在演一些传统角色时,赫本就对饰演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怀有浓厚兴趣,并在诸多影片中塑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角色。她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为的是使女性可以从家务中摆脱出来,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她还协助母亲,呼吁赋予女性以选举权……因此,美国各地后来出现的很多女权主义者组织都对赫本赞赏有加:“赫本的努力给现在的年轻女性做出了榜样。” 她被认为是新世代女性的典范,早在现代女权主义冒尖之前,她早已是自强而自足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没有在与男人的同场竞技之中丧失女性特质,也从未因任何人任何事放弃自我。这使她成为不可复制的典范,这也正是赫本一个别名——Katharine the Great(凯瑟琳陛下)的由来。这个词原为“Catherine the Great”,指代俄国17世纪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

    赫本性格刚毅,电影《联邦一洲》上映时正值麦卡锡主义的黑暗时期,非美活动大行其道。这部影片涉及政治话题,赫本在片中扮演的角色针对民主和人权问题发表了激进言论,她也因此上了非美活动委员会的黑名单,差点在大清洗中遭受劫难,但她并没有畏惧,更是发起了反对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运动。在发给报界的声明中,赫本愤怒的指责到:“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德首脑托马斯亲自指挥的运动玷污了电影业……自古以来,艺术家表达的就是他们的渴望与梦想。封住艺术家的嘴,等于压制人民的心声!” 在拍摄反映种族歧视的影片《猜猜谁来吃晚餐》时,剧组受到右翼分子的强烈抨击并因此遭遇很大的困难,赫本坚持拍摄,还尽力协助剧组工作。

    赫本是一个意志非常顽强的女性,虽然曾受过批评和指责,但她在舞台上的表现与电影银幕上的表演一样,总是充满活力,生气勃勃。1976年赫本在演出舞台剧《A Matter of Gravity》时脚踝骨折,但却坚持坐着轮椅上台演出。赫本性格非常直率,1982年在波士顿演出舞台剧时,一位观众给她拍照被赫本赶出剧院,赫本说这么做是因为这位观众干扰了她的演出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观众。

    1982年下半年, 赫本差一点儿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一只脚,她在医院里住了三个星期才保住了自己的脚。但到那一年年底时,她又精神焕发地出现在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前,而且还参加了喜剧片《Grace Quigley》的拍摄。 赫本说:“我不想在观众面前显示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女性,如果有一天我认为自己对大家都没有任何用处,我会找到合适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这么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即便是70多岁高龄时, 赫本仍然充满了活力,在不拍片时她每天凌晨就起床,晚上7点准时睡觉,这样的生活节奏让她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晚年时的赫本还开始进行创作,她的第一本书使得她在77岁时成为一位畅销书作家,随后在1991年她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书。

    1994年,沃伦-比蒂说服并不情愿的赫本飞往洛杉矶在一部名为《爱情故事》的喜剧中扮演他的姨妈。随后,赫本还演出了另外一部电影《一个圣诞节》。1999年,美国电影学院在进行的一项电影明星受欢迎度调查当中,赫本被选为最受欢迎的女演员。

    在谈及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时,赫本说:“我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穷女孩,所以我到纽约时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到餐馆当女招待,我知道自己成功了,但我的成功是基于我有一个良好的出身,这决定了我就应该获得成功。”

    晚年时的赫本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各种疾病都找到了她,包括进行过髋部手术,另外她还患过与帕金森症类似的疾病。在1990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赫本说:“我现在的身体正在慢慢衰退,我并不害怕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我不怕地狱,我也不期待着自己能够进入天堂。”

    赫本说:“人的一生当中总会有受到别人爱戴的时候,我当然喜欢这种感觉,而且事实上,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这种爱。但说老实话,我是一个性格不太柔顺的人,这么多年来可能很多人都因此而受了我的气,也许这些人都在想我可能不会再活很久了,但我想,也许如果我真的死了,他们可能还会想念我。”

    赫本表演生涯中合作过的好莱坞名演员可谓璨若群星,然而在每次合作中都能显示出她的与众不同:与英俊、潇洒的加利·格兰特共戏,她能将奇异、疯狂的喜剧特质发挥到极致;同沉静、泰然的斯宾塞·屈赛联袂,她则凭过人的机智和谐谑取胜;而面对亨弗莱·鲍嘉或亨利·方达,她的卓越表现甚至掩盖了他们那传奇般的光辉,赢得经典性的评价。在所有的女性同僚中,琴逑·罗杰斯可称优雅的“舞后”;葛丽泰·嘉宝堪为神秘、魅人的“妖姬”;蓓蒂·戴维丝是公认的杰出女伶…但唯有竭尽完美的凯·赫本才是纵横于美国影坛的第一位自由女性——正如崇拜者所言:她毋需什么优良素质,这种素质在她身上原本就浑然天成。与斯宾塞·屈赛搭档,对赫本而言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九度合作,可谓珠联璧合,在银幕上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尽管屈赛逝后赫本仍不愿公开谈论他,但那缠绵26年,亦不无痛苦的恋情早已不是秘密。屈赛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已婚,有两个孩子,因严重酗酒而在1938年同妻子分居,但离婚是与他的宗教信仰背道而驰的,多年前,他曾拒绝过著名影星洛丽塔.扬的爱情。赫本1934年与一位保险经纪人结合,六年后劳燕分飞。他俩于1942年在《小姑居处》中初识,屈赛的沉稳、老练缓解了赫本的局促、紧张;再度合作的赫本虽已演技纯熟,但仍为屈赛的风度气质所迷,于是他们在银幕上下都开始了那漫长的恋情……个性倔强的赫本唯有在屈赛面前才有所收敛,她曾说:“如果我们之间需要协调,我会改变自己以适应他”。从一开始赫本就明白她永远也不能跟他结婚。那些制造谎言的专栏作家们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致使赫本非常悲伤痛苦。而事实上,即使屈赛很自由的话,也不会与赫本有婚姻可谈的。赫本仍然认为一个女演员不适于结婚,她绝不想把他和他的孩子们分隔来。 屈赛热爱孩子,维系家庭,幽默而且慷慨。但他多愁善感,性格复杂,时常抑郁寡欢。对爱情的渴求与信仰的危机煎熬着他的灵魂,精神的苦闷唯有在演戏和酗酒中解脱……1967年《猜猜谁来赴晚宴》完成的两周后,斯宾塞·屈赛心脏病发作而溘然长逝。而在他逝前的日子里,唯有赫本时常陪伴着这位孤寂、饱受灵魂摧残的老人。她与屈赛共享了26年的爱情,也分享了他那吞噬心灵的痛苦…

    凯瑟琳.赫本是20世纪美国电影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她曾被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一名。 她在1999年美国电影工业协会的评选中被评为史上最佳女演员。她身上的勇敢,自信,自由和率直被认为是美国的象征,代表了真实而又理想的美国女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