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95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1日

纪念表演艺术家陈述

发布时间:2010-10-12 16:37:4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0月17日,北京的最低温度已经是8度了。 
 确已经是深秋,天气转凉。 
 就是在这样一个深秋清寒的早晨,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表演艺术家陈述老人去世的消息。 
 
 那个消息,大抵如常地回顾了陈述老人的一些经典作品,又介绍了一些老人晚年的困顿生活境况,还提到他曾因不堪病魔折磨,为寻求解脱、曾经数次试图自杀等等情状。 
 然而,我印象中的陈述,却不是这样的。 
 那是03年非典之后,《流金岁月》栏目作电影《蓝盾保险箱》的专题节目,这部电影中的那个自以为是、处处遭人误会的侦探庞查里就是陈述扮演的。为此我专程赴上海采访陈述,就是那次短短数天的接触,使我对老人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于是我坚持,陈述老人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 
 
 为了很好的完成第二天的采访,头天晚上,我专程去老人所在的医院探访。 
 带了一个小小的花篮,我选了红色的火鹤,热烈而富有生命力。 
出租车把我送到了医院门口。 
 医院的名字我早已经淡忘了,印象很深的是穿过一条条虹霓闪烁的繁华街市,又悠悠地穿过法国梧桐浓荫四蔽的里弄,到了一家不大的医院门口。 
 打听到住院部,走上三楼,灯光暗淡的楼道叫我的心也有些忐忑不安。 
 身材微胖、神情和蔼的陈述妻子李波正挽着袖子从水房端着一盆洗过的衣物出来,通过多次电话,我们并不陌生。 
 当她把我带到病房,我的心顿时像是被捏了一把一样,紧了起来: 
 这并不是我想象中一个这样的艺术家应该出现的场景:一间极其普通的病房里,不是那种宽敞透亮的专门病房,他是和别的病友合住在一起的,几张病床一字排开,中间用垂帘隔开,整个病房稍显凌乱,老人被被褥拥着躺在床上。 
 我心里有些难受:老人真实的病容,是无论如何也和我来之前、在频道机房里温习他那些旧作里的形象重叠不到一起的。 
 无论是《铁道游击队》里的岗村队长;《渡江侦察记》里的情报处长;还是《蓝盾保险箱》里的庞查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的师爷;《鬼子来了》里的疯七爷…… 银幕上的陈述光彩照人,而眼前的老人却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消瘦,象一片逐渐在枯萎的树叶…… 
然而接下来的和他的交流却完全改变了我的感觉。 
 把花放在他的床头,他不停地说着谢谢! 
 在李波阿姨的帮助下,他用含混不清的语言加上肢体动作和我进行热情的交谈,大体的意思是他一直在加紧锻炼,希望很快能够恢复健康,重新回到拍摄工作中去,还希望自己能够扮演新的角色。 

 由于病痛,他的半个身体活动不便,但是他用另一只可以活动的手,抬着那只麻木的手臂坚持每天做运动,从来没有间断,说着他就开始给我作起了演示。 
 看到他这样,我向他举起大拇指,说:您真棒! 
 没有想到,他使劲地活动自己的手指,也伸出大拇指冲我说:我很棒!你也棒!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于是笑声一下子充满了这个病房,这里顿时变得明亮起来。 
 知道我是电影频道专程来采访的陈述的,病房里其他的病友都纷纷拥过来,介绍说老人从来都不肯服输,整个病房里属他最风趣、幽默,经常开玩笑,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这里的病友和医务人员都非常敬重和喜欢他。 
 老人明朗的精神气儿逐渐打消了我的重重顾虑,于是决定第二天由家人把他接回家,在家里完成采访拍摄。 
 
 离开医院时,李波阿姨向我介绍陈述老人的状况,她说她希望老人多和媒体接触,因为他在病中,有时仍会烦躁而失去耐心,但是只要有媒体的朋友带来很多热心观众的问候,他就会焕发起劲头,坚持锻炼恢复,尤其是当摄像机的开机指示灯一亮,他也会努力提起精神,让自己尽可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精神面貌,把好的印象留给关心他、爱他的观众。 

 而她自己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能够不断利用这些好的刺激带来的力量,尽快恢复。 
 第二天,在老人家里,我们进行采访。 

我注意到客厅的墙上挂着老人的一张照片,李波介绍说是陈述在拍摄一则广告时她为他拍的。 
 照片中,他身穿渔民的服装,手里拎着渔网,消瘦而无比矍铄、健康,在走向蓝色的大海时突然转身回头,留下了一个灿烂、爽朗的笑容,他的背后海天相接、海浪翻滚。 
 这张照片给我印象深刻。 
 
 开机之前,李波很细心地让我们稍等,找出一条她给老人买的大红色围巾戴上,这样显得老人的气色更好一些。 
在我按照提纲进行采访的时候,老人的记忆一时连贯,一时中断,但是我能明显感觉到他在努力地配合着我的询问,努力地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寻访、拣选,努力地拼凑着记忆的碎片,努力地和遗忘做着斗争,努力地和时光作着斗争…… 
 之所以这样努力完成这次对自己作品的回顾和梳理,源自老人内心那种不服输、不甘心被病魔压服的生命的力量。 
于是在李波的提示和他不遗余力地回忆中,我们艰难地完成了这次采访。 
 
 最后,老人热情地提醒李波送给我们他的一本画册《陈述的陈述》。 
这本画册收录了陈述从14岁青涩少年的时代到25岁、30岁、36岁、40岁风华正茂,一直到80岁的所有珍贵生活照片和影视作品剧照、他的书法以及摄影作品等等。 
 末了,老人在扉页上签名,没有想到的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签名,老人由于身体的病痛,完成起来异常困难,他握着笔的右手一直在颤抖,于是这个签名费了很长时间最终完成却有些歪斜。 
翻看这本书中他那些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再看这个字不成体的签名,我无法不被这个老人的坚强和执着所震动。 

 那次采访内容的完成,由于老人的身体状况,并非那么精确而全面,然而那次的拍摄在我看来,却是一次真实而宝贵的纪录: 
纪录了一个远离了他一生热爱的电影事业,却一直为了能够重新回归、拼尽所有力量和生命的衰退、和病魔的摧残进行着无休的抗争的老演员的战斗。 
 离开时,我记得他强调说自己虽然在银幕上演过很多的坏人,但其实他自己最愿意演的还是好人。于是我觉得他不仅仅是在银幕上风采十足、光彩照人,在生活中,乐观风趣、和病魔抗争不已的他同样拥有闪光的人格魅力,我衷心祝愿他:好人一生平安! 
…… 
 
 那张报纸在报道了老人去世的消息时刊发了一张照片,看得出来那是老人最后的时光里病榻上的照片,已经显得迟暮而有些形容枯槁。 
需承认,这张照片自有它真实的新闻价值,也许能够使得关心他、爱他的观众最终得以看到他最后真实的状貌,然而,我相信,老人更愿意留给大家的印象,应该是那个面朝大海、回头爽朗一笑的飒爽身影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