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95014351
本馆由[ 我的精彩 ]创建于2012年09月30日

南怀瑾是“佛学大师”

发布时间:2012-09-30 07:15:01      发布人: 我的精彩
很多人看他的书进而对佛教开始有兴趣因此对他有感情,这很正常,但感情不能当正理,佛教徒应该“依法不依人”,不管谁说的,都得拿佛法来照一照。很多论坛上南都争议很大,我的看法是:双方都将他抬高了,盲目崇拜者当他作圣人,反对者又说他如何错,但如果不将他看作“佛学大师”,也就普通人一个,那又有什么好争呢?既然是未证误的普通人那就有对的话也有错的话,既不必将其当作圣人也不必当作害人的恶魔。

楼主敬仰南先生,这是个人的选择,但本人也有本人的观察,谁也不用勉强谁,我不喜欢他的理论,我就不看就罢了。我不喜欢他是从我学道家时就开始,南写了本讲老子的,按道家的看法来说,多是胡说,但他的《论语别裁》等讲儒家的书是不错的。

学佛之后,就知道南确有很深的世间禅定工夫,但坏就在他将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都是真的)当作证误,胡解佛法。稍举该文之例:

前面提到体相用的理论佛教是有这个词,但后面讲的错了:

至于圆满报身,就是修持方面。前面我们也提到佛有三十二种特殊的相,有八十种
随于特殊相所生的随形好。这个就是说,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这个
色身就转了,这是报身,也是肉身。为什么讲他是报身呢?一切众生所有的身体就是报
身,一生过的非常舒服,样样好,享福一生,是他善报所得的报身。有人很痛苦,很艰
难的过这一生,这是他过去生所种的不善之因,招致有这一生的这个报身。至于修道有
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却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
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
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
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参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著手。至于报
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这是大致上法报化三身的情况。

报身就是肉身?那五蕴皆空说的什么?报身是十地菩萨才可以见到,竟然解作业报身?!“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却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了”,佛说“诸行无常”,又来什么“长生不老”?既然肉身不是报身,那么后面说的“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侧重在修报身开始。”就知道是错了。

南说的法报化三身有误,三身只是分三个方面来讲佛的功德,那来这个法门是修法身,那个法门是修报身,身外有身就是化身?(那可能只是南先生修禅定出阴神的体验)化身即应化身,佛菩萨在这世间显现度化众生的佛身,如我们这个世间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其中一个化身。附:


【三身】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证,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FROM:【三藏法数】

【三身】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山河大地,何物不是法身,那么这个业报身转不了就不可能真正的法身成就。所谓法报化三位一体,圆满成就则刹那皆成就。只因通常意义上讲的(法身成就)以为了道,而忽视其不究竟处,故眉毛拖地,不惜婆心,指出易被忽视的色身成就之重要,然色身转换就能转无量劫之业力否?非也,仍须笃行觉他之道,投入滚滚红尘,深深海底行,历多世轮回,如释迦摩尼那最后一世,才成就万德庄严,才能真正意义上成就法身。见法身为因,成就报身为果;成就报身为因,法身圆满为果。君以为如何?


    写信时间:2013/01/08 17: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