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里,吃干馒头,住小旅馆,徒步山路,周言松和同事一起——千里追公款
上世纪90年代,罗家乡成立了土特产工贸公司,周言松任经理,主要帮助竹农销售毛竹及加工产品。1992年冬天,一笔价值万元的毛竹销往山东日照,受当年市场影响,该笔款项迟迟不能到账。多次电话催收未果后,周言松决定去济南谈业务时“顺便”去日照追债。“这个‘顺便’,真当不顺不便。”罗荣清与周言松在日照安顿下的当天,就赶往欠债老板所在地大栏乡。“本来想坐‘小四轮’去的,周言松怕被‘宰’,我俩硬是走了30多里山路。”当时,罗荣清执意要坐车,80元的车费还价到60元,原以为周言松会答应,不料他一边走一边说:“你看,我们人生地不熟,具体位置也讲不清楚,万一没几里路呢,那咱们就是浪费公家的钱,走一段,这大冬天也暖和嘛!”“被他讲着讲着,我还真没辙了!”罗荣清拗不过周言松,只好一起买上厚实的军大衣上路了。
大栏乡终于到了。“腿脚酸麻地一屁股坐下,便不想起来。”但更为头疼的是:老板避而不见!其家属一会儿说人在青岛,一会儿说人在大连。罗荣清被“太极”打得窝火了,正想上前理论,被周言松劝住了,“言松说在外面要顾及形象,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罗家”,留下联系方式及地址,嘱咐家属及时联络后,只得悻悻而返。
不曾想,回来的路上他们遭遇了“小四轮”翻车,两人轻微受伤,没顾上处理赔偿,又急着返回日照。“已经连续在山东快10天了,带来的1000元差旅费所剩无几。”罗荣清直言当时的自己耐不住脾气,经常抱怨啃干馒头、睡小旅馆的苦。面对罗荣清的抱怨,周言松总是说,“出门在外将就点,好吃的咱回龙游吃。”“事实上,那时言松已经垫付了不少生活费。”罗荣清说。
“钱拿到了,可言松却患了重感冒。”严冬里的日照,冷风劲吹,两人多方奔走,终于拿到一笔5000元毛竹款,“其实出门时,言松就带上很多药,防感冒、防拉肚子,怕水土不服,每天都叮嘱我多穿一点。”罗荣清担心周言松是这些天累垮了,他便主动要求一个人去买回程的车票,也想让周言松休整一天再回龙游。“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同意。”罗荣清比划起当时俩人“争吵”的场景,“他一下拿出两颗感冒药,水都没拿就给吞下去了,回头跟我吼:‘我感冒已经好了’,扛起行李就往车站奔!”罗荣清说,其实当时周言松是担心自己一个人出门出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