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母亲、父亲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93748322
本馆由[ 安可 ]创建于2017年02月14日

永远的母亲(四)

发布时间:2020-04-02 10:58:47      发布人: 安可

 

 

正月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家家都是喜气洋洋,各地都是欢乐祥和;走亲访友,亲人团聚,祈福祝福……,大家是兴奋、忙碌、快乐着,直至十五散元宵,才逐渐归于平静。

   然而,近四年来,元宵后的一段,我却是思绪万千,每当夜深人静,思念、怀念、遗憾、伤感……,有些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写。

因为,正月二十是我最敬爱的母亲诞辰,而在2015年的正月十八,她老人家却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也深爱她的亲人……。

子欲孝而亲不在,千百年来,人生憾事;唯深情的当事者,才能理解那复杂、酸楚的心境…….

    2019年正月二十,正是母亲八十诞辰,思念更甚。碎片文字,略记母亲生活一二,深表怀念……

 

 

母亲的歌词----麻喷细雨当好天

 

记得小时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感觉秋冬季节特别长,天气阴冷,伴着毛毛细雨,除了必须的农作活动,大多数人围在家里的小煤灶旁取暖。

当时的物质条件有限,机械化程度很低,生产煤炭主要是人工采挖,且主要供给工业生产用,生活用煤是定量定时凭指标购买。

记得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买煤(依稀记得叫大石煤矿,据说母亲也曾在煤矿当过一生产班的班长),半夜就去排队,前面有好长好长的队伍,大家稀松着朦胧睡眼,拖着箩筐和畚箕,慢慢前移,我们是在第二天上午九点多,才买到一百斤煤。

所以,当时每个家庭的储煤不多;取暧用煤非常节约,一般用掺拌有较多黄土的湿煤泥糊着灶口,仅留下灶心一点点火苗。灶旁边的温度是高些,一方面确实是有一炉火在,另一面可能是人多的原因。有时却是越烤火越冷,特别是外围的人更冷,人们不由得骂这个鬼天气。

而母亲从不去挤进那小小的灶旁边,大多在街级(方言:屋檐下的走廊)上来回渡步,手里纳着鞋底(自制布鞋用),口里哼着自编的歌词“麻喷细雨当好天哦!……”。

母亲告诉我们说,不要怨天怨地,一年四季,各有好处。比如冬天,天寒冻人,出行也不便。但也有它的好处,天寒冻人更冻虫;冷一些,来年开春后,虫会少一些,少要杀虫也少耽工,收成还会更好;出门不便,大家在一起,亲情更浓;这样的天气,生产队少出工,正好给大家做些鞋子穿……等等,等等

2019年正月的阴冷天气也很长,每每听到碰到人们埋怨这个天气时,更忆起母亲满面笑容的哼着“麻喷细雨当好天哦……”。

母亲啊,您老虽平凡,但您老把“麻喷细雨当好天”展现出来的豁达、睿智、阳光,却是儿孙、后辈们值得永远拥有的财富。

 

:麻喷细雨”的意思与“毛毛细雨”相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