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拉瑟特
2008年06月24日03:22 东方早报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对于很多美国人而言会有些不适应,因为周日早上九点打开电视,再也看不到蒂姆·拉瑟特主持的“会见新闻界”(meet the press)了。
6月13日,星期五,巴黎。小布什正在爱丽舍宫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共进晚餐,助理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对美国总统先生说,蒂姆·拉瑟特在华盛顿录制15日的节目时心脏病发作,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彼时,接近下班时间的华盛顿又忽然忙碌起来,政治人物们争先恐后地用黑莓发表声明悼念这位新闻界的政治家,与拉瑟特私交更笃的则开始准备召开记者招待会。
从这个时候起,拉瑟特不会再准时在电视里出现,令一些政客扼腕叹息,而另一些则长舒一口气。
从1991年开始,在华盛顿足够重要的人都要通过“蒂姆·拉瑟特的考试”。参议院,众议院,总统候选人……没有被拉瑟特请进过“会见新闻界”的政治人物在华盛顿的地位仿佛都值得怀疑,就好像如果没有被奥普拉采访过,就算不上是好莱坞明星一样。可是拉瑟特不是像奥普拉那样温情脉脉的角色,他只对现实敏感的政治问题感兴趣,而且像所有严厉的导师一样,含糊的答案在他那里是无法蒙混过关的。
1999年,小布什在大选中一度被认为是无关轻重的参选者,后来,他的竞选幕僚将小布什送上了“会见新闻界”。回想此事,小布什当年的政治顾问说,小布什“过了拉瑟特的考试”,竞选之路变得顺利起来。或许是意识到了拉瑟特的重要性,以及取悦他的困难,入主白宫后的布什专门请来了一位曾与拉瑟特共事多年的媒体顾问,而这位顾问的唯一任务,就是负责让小布什通过每一次“拉瑟特的考试”。
媒体和政客的关系一直是华盛顿的主题之一。你可以用相辅相成,沆瀣一气,爱恨交织,冤家路窄中的任何一个,或者所有这些词来形容这种关系。近十几年来,随着媒体力量越来越强大,政治人物在“会见新闻界”这类政论节目上的表现常常会直接左右其政治生涯。对于他们而言,政论节目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坏的敌人。正因如此,华盛顿最常见证的故事之一,便是昨日的同事或政敌,摇身一变成为今日的时事评论家或者政论节目主持人。
拉瑟特也是其中一员。在加入国家广播公司之前,他曾是纽约州颇有影响的政治人物。这位曾经的律师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曾担任过当时纽约州参议员摩尼罕的幕僚,纽约州长库莫的政治顾问。这位水牛城长大的纽约州人在他漫长的政治/新闻生涯中与很多同是纽约州人的政治人物保持了密切的关系。
在很多方面,拉瑟特几乎是今日美国政治的化身。他是水牛城冰球队和橄榄球队比尔斯队的忠实球迷。在赛季中,他常常会在严肃的政治话题后用“比尔斯队加油”来结束当天的节目。他会在与其短暂共事过的同事家人去世时送上鲜花,也会和事业上的对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政论节目主持人鲍勃·施莱弗一起观看棒球比赛。
拉瑟特在节目中习惯保持中立。他的中立立场在小布什政府备受批评的近几年间曾被认为有和稀泥之嫌。但这种立场也有被打破的时候,今年五月初,早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大局尚未明了之时,他便在节目中预告了奥巴马的胜利,并因此一度被认为对希拉里阵营抱有敌意。
华盛顿的所有悼念文章都将拉瑟特描述成一个伟大的、光明磊落的政治和新闻人物。但像所有真正伟大的政治人物一样,拉瑟特远比他的“会见新闻界”和他对比尔斯队的热情支持来得复杂。在若干年前的中央情报局泄密事件中,拉塞特所扮演的角色至今颇受争议。最终获刑的副总统切尼的首席幕僚称拉瑟特是第一个告诉他事件中当事人特工身份的人。在庭审过程中,拉瑟特以证人身份出庭,却拒绝透露他是否了解此人的特工身份;而切尼的媒体总监提供的证词显示,切尼的幕僚曾经考虑将切尼送去“会见新闻界”,因为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舆论倾向。
如今拉瑟特已乘黄鹤去,“会见新闻界” 过去十七年的荣耀和争议恐怕也将随之沉睡在历史记忆里。就像拉瑟特在这十七年里的每周日节目后习惯总结的那样:今天到此为止,我们下周再会,周日永远是“会见新闻界”的时间。
马曳/美国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