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羽:历经抗战岁月的演艺生涯
石羽,这位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投身于话剧表演的老艺术家,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世人所淡忘,在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在京城龙潭湖畔的一座公寓里见到石羽时,九旬的老人已然借助轮椅度过了许多个春秋了。环视主人这间逼仄而又简朴的卧室,除去几件普普通通的家具外,当属墙壁上那幅由国家话剧院赠送的书有“寿”字的硕大条幅最为夺目了;它似乎在诉说着石羽老那不平凡的人生与业绩……
宁可饿饭,也不替日伪做事
1937年暑假,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石羽,回到了家乡天津度假。他刚一迈进家门,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不久,天津也沦陷了,接着又传来消息,南方各主要大城市也相继被日军占领。望着到处飘扬的“膏药旗”,弱冠之年的石羽很清楚,南京戏剧学校是暂时回不去了。这时“维持会”找上门来,想请石羽这个有文化的年轻人为他们做事情,难道真要留在天津替日伪政权教书、演戏?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自己作为一名爱国青年,宁可饿饭,也不能助纣为虐为敌人做事情,他拒绝了“维持会”的请求。正当石羽无所事事时,他收到了一封由湖南长沙邮来的明信片,上书“去年做买卖赚了钱,你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希望来长沙再展宏图……”石羽眼睛一亮,这字迹分明是剧校校长的秘书所为嘛!他明白了,这是校长为了躲避敌人的耳目和不必要的麻烦,采取了这种明言加“暗语”的办法,通知沦陷区的学生,戏剧学校已由南京迁往长沙了,希望同学们前去报到,继续完成学业。
作者: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