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那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88047423
本馆由[ 玲娜 ]创建于2013年05月29日

无尽的思念――纪念父亲朱建中

发布时间:2013-05-30 15:58:14      发布人: 玲娜

无尽的思念

              ――纪念父亲朱建中
 

                           父亲仙去五春秋,夜夜相思泪满流。
 

                      医者仁心如甘露,儿女情长似水柔。
 

                           女欲养而亲不在,长恨绵绵驻心头。

 

                           奈何遥祭一杯酒,期盼英魂归润州。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是父亲离开我们五周年的的忌日,这几年里,虽然我写了几篇纪念父亲的文章,但是心中仍然有个未了的心愿-----写一篇回忆父亲生平的文章,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爸,您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朴实无华,您的医者仁心,深深地根植于我的脑海之中。您走了,却把悲思和回忆留给了您的女儿。亲爱的爸爸,您在天国还好吗?您感觉到了吗?我想您!您可知您的女儿未及成字,泪已潸然……

192239日,父亲生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个乡村里。听奶奶说那天风和日丽,火烧云把天空烧得像着了火,山村里朱家的三间茅屋也被映得红彤彤。一声婴啼划破长空,朱家又一个男婴呱呱落地,这就是我的父亲。父亲生得唇红肤白,天庭饱满,地角方圆,村里人都说是贵人之相,所以深得爷爷奶奶的宠爱。农村人没文化,不会起名,孩子小的时候一般没有大名,3月份是燕子归来的季节,爷爷就给父亲取了个小名---燕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爷爷请私塾先生给父亲起了个大名叫朱建中,建是辈分,中是取于他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爷爷是个中农,有几亩薄地,由于家里人口多,也是那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人家。父亲上学上到四年级时,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在家帮爷爷种地。

   1938年,父亲16岁了,有一个大户人家看中了父亲,欲把独苗一个傻女儿嫁过来,找了媒人来说亲,以几亩田地作为陪嫁。土地,对于农民就是命根子啊,何况有几亩之多!为了那几亩地,爷爷竟然答应了这门荒唐的婚事。父亲得知后便在临近订婚前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离家出走,参加了八路军。由于年龄小,还能断文识字,就被安排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三大队一营当了一名卫生兵。

   父亲离家出走后,奶奶日夜哭泣,眼睛肿得像红葡萄,爷爷发动亲戚四处寻找未果。一年多后有人在部队看到父亲,告诉了家里,爷爷顶着酷热日夜兼程赶到部队,企图把父亲拉回家。那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父亲作为热血男儿岂能脱离战场?加之父亲在部队的培养和教育下,思想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很快就入了党。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怎么可能跟着爷爷回家呢?是啊,儿子是八路军,是共产党的人了,此子已非彼子,爷爷知道父亲再也不可能回家守着自己,只能无奈地独自回家了。

 

当兵就得打仗,打仗就会死人。儿行千里母担忧,奶奶整日牵肠挂肚父亲的安危。找来算命先生占卜,算命的占了一卦,煞有介事的说:“你儿子福大命大,炮弹落在面前,三个大仙推的推,拉的拉,死不了。”这话虽不足信,不过父亲确实很幸运。19405月,在一次和日本鬼子的战斗中,一颗炮弹真的就落在了父亲面前,父亲被炸成了重伤,右手的无名指被炮弹炸得弯曲变形,一直伸不直,腿上背上也被鬼子的炮弹炸伤了,因受伤腿上还长了血管瘤,经常肿胀,腿和背上都留有伤疤。解放后,被评为因战三等甲级残废军人。

   这次受伤父亲昏了过去。由于部队有任务,要紧急转移,就把他送到老乡家养伤,后转入新四军四师后方医院休养,一直养了七个多月,伤势才基本好转。194012月,父亲伤好后被派到新四军四师十一旅门诊所任卫生班长,由于和原来的部队联系不上,党组织关系也无法转来,19419月,父亲又重新入了党。19439月,父亲被派往新四军四师卫生部淮北卫校学习,19448月学成后,被派到新四军淮北泗南县总队休养所做医务员,19467月被任命为休养所副所长。194611月任华中野战军九纵队新民团卫生队副队长。19473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五团卫生队副队长。19489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卫生部第五医疗队副队长。19499月部队送父亲到刚创建的上海军医大学深造,成为上海军医大学第一期学员,19517月父亲学成归来,被派任华东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一队任副队长,后随部队整建制转业。19559月任江苏射阳河闸工地医院副院长。19564月任镇江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后改名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直到19849月离休。父亲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整整干了46年。

   
   “ 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亲——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的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白求恩。白求恩大夫的伟大之处不仅体现于高超医术,主要是体现于他救死扶伤的精神,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父亲从医46年始终以白求恩为楷模,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他非常敬佩白求恩,家中卧室的墙上一直挂着一幅白求恩的画像,多次搬家,搬到哪里那幅画像就挂到哪里。记得文化大革命时要背老三篇,父亲其他二篇背得都不熟,唯独《纪念白求恩》背得滚瓜烂熟。

 
   一个好医生既要具备救死扶伤的宽厚仁心,还要具有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父亲本来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加上后来在部队的学习提高,但文化底子还是薄弱,在上海军医大学学习是很吃力的,许多与他一起上学的学员因课程深,文化程度低都学不下去,打了退堂鼓,但父亲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学完全部课程,并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专家,一生救活的生灵数不胜数。小时候,我看过父亲上学时的课堂笔记,字体端正而细致。


   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个热爱医学、勤奋学习,忘我工作的人。自从我有了记忆,深夜召唤父亲去抢救危重病人的呼喊声、抢救室灯光下父亲忙碌的身影、他那充满仁心和慈爱的眼神,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卫生条件差,夏天来临的时候,得乙型脑炎的人特别多,忙的时候父亲一天工作二十小时都是常事。有时夜里人少忙不过来,父亲还让母亲一起来帮助护理。父亲因为长期日以继夜的工作,生物钟被打乱了,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经常要吃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安睡。有时好不容易刚刚入睡,又有人请他去会诊,他二话不说又赶紧起来投入工作,因此他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父亲没有高血压,却在七十岁时就患了脑溢血,可能与长期吃安眠药缓解精神衰弱有很大的关系。

 
  以前,我们家住在正东路的医院职工宿舍里,离医院有一公里距离,父亲为了工作方便,就搬到了医院的三间简易房里。这里的居住条件比原来的差多了,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后来在房子的一边搭了个坯屋做厨房。听说那房子原来是给一个医生盖的,那医生嫌居住条件太差不肯搬,父亲为晚上有急诊方便,就搬来了。那三间房子只有四十平米,我们家三代六口人居住(外婆和我们住),一间房里放两张床就满满当当的了。爷爷来探亲没有地方住,只能住在职工集体宿舍里。

 
  父亲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具有高尚的医风医德。好多被他治愈的病人与他成为朋友。记得有个工人师傅姓蒋,送来医院的时候神志不清,已经生命垂危。确定病情需要做多项检查,还要做骨髓穿刺,父亲根据经验判断老蒋师傅患的是乙型脑炎,就让医生免去检查,按照乙型脑炎抢救,医生不敢决定,父亲说出了问题我负责,结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把老蒋师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后来老蒋师傅和父亲成了好朋友,常常说他这条命是父亲给的,每到过年时,老蒋师傅都要请父亲到他家里去吃饭,父亲总是欣然前往。老蒋师傅身体一直很好,活到九十多岁。

 
   19684月,镇江第二监狱有个犯人越狱,附近村庄的退伍军人万明顺在追击捉拿逃犯时,逃犯拉响了手榴弹,万明顺光荣牺牲。因为献身地点就在父亲医院附近,烈士的遗体就送到他们医院整容。那时父亲不顾自己还在受冲击,怀着崇敬的心情给烈士整理遗容,烈士亲人把一包被手榴弹炸飞的骨肉送到医院,看上去惨不忍睹。为了还原烈士的原貌,父亲手套都没戴,把烈士的碎骨肉一点一点缝上去,再把烈士炸飞了的手臂接了上去。烈士的两只手臂被炸得长短不一,父亲凭着高超的技术用两块夹板把两只手臂整成一样长,恢复了烈士端庄的遗容,维护了烈士的人格尊严,让烈士家属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父亲一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19551月供给制转薪金制要上报自己的级别,许多人在这时候都乘机把自己的级别报高一级,父亲看到那时候国家还很困难,就把自己的级别报低了一级,所以在镇江市所有医院的院级领导中,父亲的级别是最低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家要求工资高的自报调低工资,父亲积极响应,主动把自己的工资调低。其实那时候我家也不富裕,父母双方的兄弟姐妹都是农村的,时不时要资助点,还有三个老人要抚养(爷爷、奶奶、外婆)。记得有一年全国加工资,不是普加,本来母亲有份,父亲找母亲谈话,让她把一级工资让出来,父亲说母亲工资高,她让出来一级可以加两个职工。现在想起这件事,觉得父亲的形象是那样高大。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镇江传染病医院担任院长,那时农村医疗条件很差,连个医院都没有,市里安排每个医院每年都要派巡回医疗小分队到农村去为农民服务,一去就是半年。因为农村条件艰苦,加上时间长,家里确实也有很多困难,许多人不愿意去,总是找各种理由来逃避。父亲就让母亲顶替他们,父亲在家里又当爹又当妈的,记得我的辫子都是父亲梳的。医疗分队的人员少,地方远,交通不便,为了不影响工作,母亲半年也没回过家。相隔时间长了,父亲牵挂她,因为工作很忙无暇探望,暑假时就让我代为探望母亲,记得我有两个暑假是在乡下与母亲一起度过的。

 
   父亲在我们家的屋前屋后种了不少果树,有桃树梨树杏树等。果子成熟时,很多人都来采摘,父亲从不阻拦。我们对他说树是我们家种的,怎么能让别人采呢?他说,地是公家的,所以树也是公家的了,大家都可以采。父亲当时的收入算是高的,有些人遇到困难时不时向他借钱,父亲总是有求必应,从不记账,还不还随便。因此父亲人缘很好,在文革中少吃了不少苦头。

父亲孝敬自己的父母,每月都要拿出些钱寄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直到爷爷奶奶高寿去世。父亲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感情很深,他们都在农村,家境贫困,父亲总是尽力帮助他们。有一次他回老家探亲,把身上的全毛大衣、手表、半导体收音机等物件都送了人,回来时只穿了自己的一身衣服。那时父母工资都不低,由于资助亲朋好友,父母没有存款,我结婚时,父母只给了我两百元钱,说办个革命化婚礼,还不让我老公家里办酒席。

 
  文化大革命时,父亲受到了冲击,造反派拿他的两次入党问题大做文章,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和叛徒的帽子,扣了一顶又一顶。父亲被批斗,造反派要他站着接受批斗,父亲说我和鬼子打仗伤了腿,站不动,就是不肯站,造反派没法,于是其他被批者都是站着,唯独父亲是坐着。还有一次,造反派污蔑父亲是叛徒,让他把头上戴的帽子摘了,父亲心中气愤不已,摘下帽子随手向上一扔,帽子飞得又高又远,我想这也是父亲的一种抗争吧。

 
  父亲是党的忠诚战士,党性非常强,记得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后,中央是逐步向下传达的,父亲知道时,还没有公开.一天晚上父亲把挂在墙上的毛主席和林彪在天安门城楼的合影取下来,我们都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取下来,父亲守口如瓶,支支吾吾糊了过去,过了一段时间这事公开了,我们才知事情的真相。虽然父亲在文革时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是他对毛主席感情始终不渝,对党的信仰始终不渝。197699日下午,父亲突然回来了,打开收音机,这时传来中共中央告全国人民书,宣布毛主席去世,父亲一边听一边流泪,眼睛红红的。父亲是做医生的,生死见得多了,印象中从没见父亲哭过,就是爷爷奶奶去世,也没见他流泪,这是唯一。

 
   父亲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但他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从不向组织提出过高的要求。我外婆的户口原来在我们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外婆的户口迁回山东农村原籍,一直到外婆八十岁,老家没了亲人才又迁回来。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他言传身教,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我们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号召,要求领导干部子女带头下乡,父亲积极响应。他对我说,苏北是个好地方,解放前我在那儿打过游击,那儿是广阔的天地,你们是大有作为的。我听了父亲的话,不到十六岁就到农场去了,我的大弟随后也下放农村。

 
  1991年父亲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昏迷了二十多天,又顽强地从死亡线上挺了过来,父亲以坚强的意志积极锻炼,从瘫痪在床到基本康复,又和我们相伴了十七个年头。 200852919时,父亲走完了人生的86个年头,与我们永别了。我的太阳坠落了,我的高山崩塌了,我的大树倾倒了,五年来,泪在流,心在痛,情更长。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而父亲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 父爱无言,父爱无边,父爱无私,父爱无间。爸爸,今夜月色如霜,四周寂静,我却无眠,追寻你那片已经西漂的落叶,让我心潮起伏。我在电脑旁落泪,断断续续地敲打键盘,写出你的革命经历,你的医者仁心,你的与人为善,你的廉洁奉公,写进我的无比崇敬,我的无尽思念。爸爸,您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