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锻炼基础
在老家呆了一年多,忽然接到了丽蓉大姐从上海寄来的信,说要生孩子了,丽蓉妈带些小米和红糖,领着丽蓉去了上海。
上海之行,使小丽蓉大开眼界。第一次看到了电影,还接触到了许多名戏名角。芙蓉花这时在上海已唱得相当红了,丽蓉跟着花姐上台演戏,9岁的孩子能时常登台锻炼,这也为她真正走向舞台打下了基础。
转眼到了1937年,小丽蓉正式拜马金贵为师。马金贵是个打鼓的,对她要求格外严格。
说起学戏,那是件很苦的事。
旧时学艺,如果唱不好,做不到家,师傅打骂,不给饭吃理所当然。
赵丽蓉回忆说: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来练功,喊嗓子,夏天就着露水练,冬天是哪儿冷,哪儿有冰窟窿就往哪儿去,因为听说挨着有水的地方吊嗓子可以练出水音来。
学唱戏一般都是老调,调好学,那韵味可不好找。
从丽蓉的老家宝坻县出来的人有个好处,就是唱评戏的韵味足,无论说、唱,都和评戏贴边。
所以待丽蓉从师学戏后,没费多大的劲儿,就能掌握那种韵味。
说实话,她的嗓音条件并不好,但适应性却很强。
多高的调儿也能上去,多低的调儿也能下去。戏班里长期耳濡目染,使她练出了一副好耳朵,加上记性好,同样一段唱,她一唱,那味道就不同,能唱出自己的特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