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84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05日

“一代诗宗”清官宋琬

发布时间:2010-01-05 10:01:5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宋琬清初著名诗人,与安徽宣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

    宋琬出身世代书香名宦之家。高祖宋黻,明中叶进士、官至浙江副使。其父宋应亨,明末进士,累官至吏部郎中。宋琬自幼聪敏好学,才华出众,应试县、府、道皆名列榜首。清顺治三年(1646)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其廉洁奉公,办事精明,1654年出任陇西右道佥事。到任不久,秦州发生地震,数万百姓无家可归。宋琬一面组织群众重建家园,一面采取措施赈济百姓。因国库空虚,便“出家财,自莱阳邮至以恤其灾”。因其救灾有功,清廷“钦赐蟒服加一级,优升永平副使,管军饷”。

    十八年(1661),宋琬升任浙江按察使。次年春,其侄宋一柄诬告他与义军首领于七通谋,被吓诏入狱。全家被抄,其家人也被押送京入狱。两年后,清廷认为“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此时宋琬已无家可归,只好漂泊江南,寄人篱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讼,冤始尽白”,冤情得以昭雪,再次被清廷启用,授四川按察使。任内兴利除弊,将豪强所占的城中空地和郊外荒田分给难民耕种,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并改革当地陈规陋习,深受百姓爱戴。翌年,宋琬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他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

    宋琬是清初一位有影响的诗人。早年在京师吏部任职时,就与给事中严沆、部郎施闰章、丁澎等人经常唱和,名满京师,时有“燕台七子”之称。他的诗多写个人的失意和愁苦,情调戚伤。《听钟鸣》一诗中写道:“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无纵横。白头老鸟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写的凄惋动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中也有不少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反映民众的苦难及美好愿望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在《渔家词》一诗中,诗人愤怒地揭露了租吏的凶相与贪婪,反映渔民生活的艰难,读之催人泪下。在《同欧阳令同饮凤凰山下》一诗中写道:“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到,莫将征税得桃花。”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另外宋琬的诗词写得凄婉动人,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忽纵横。白头老乌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听惊鸣》)“悲落叶,落叶丝相接。无复语流莺,飘摇舞黄蝶,朝如繁华之佳人,夕若蘼芜之弃妾。”(《悲落叶》)

    宋琬的诗在艺术上是有较高造诣的,古体诗和律诗写得尤好。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属对工巧,极为时人所推崇。称之为“诗人之雄”,有人赞为“东海之伟人”。与他同时代的金之俊,在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说:他的诗“其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以质,殆有如怀沙远游,屈子悲愤之所感乎。"

    宋琬一生著述很多,现在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剧本一个,均收在《安雅堂集》里。莱阳市图书馆现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数百片之多。

    宋琬故居现改为莱阳市博物馆,馆内中心建筑宋琬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为莱阳市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安雅堂集》木刻版,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