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义士阎尔梅
今徐州市沛县大沙河西岸有一墓群,其坟墓大多为方形,颇为奇特。原来这里埋葬着“死将为厉鬼,生且做顽民”的明末着名抗清义士阎尔梅,他临终前曾嘱家人:要按明俗筑方形坟埋葬自己,以示死不降清。他的后人也秉承其遗愿,至今仍采用方形墓葬。
(沛县境内按明代葬制下葬的阎尔梅墓)据《清史稿》等典籍载,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沛县人,诗人,明崇祯年间举人。清军入关后,投奔扬州史可法做其幕僚,参谋军事,先后劝谏史可法渡过黄河收复山东,镇抚河南,联合河南、河北农民义勇军抗击清军,但史可法不听。后见所献谋策都不被采纳,失望之下阎尔梅留书而去。及至扬州城被清军攻陷、史可法殉节后,阎尔梅又投淮安刘泽清处,出谋献策,又不被采用。于是,阎尔梅即辗转回到北方,削发为僧,号“蹈东和尚”,参加榆园农民军,联络四方魁杰,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后农民军失败,阎尔梅在沛县被捕,当漕运总督沈文丰提审他时,他“瞪目直上视,不拜”,并慷慨吟诵:“忠孝平常事,捐躯亦等闲!天如存赵祀,谁可杀文山?”后被解送济南监狱。后经友人搭救,脱逃回到家中,被清军追捕甚急,其弟阎尔羹、侄子阎御九均被捕,妻、妾二人自缢而死。阎尔梅侥幸逃遁,隐名改字,历游楚、蜀、秦、晋等九省,“一驴亡命三千里,四海为家十二年”,吟唱着“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的悲歌,长久四处飘泊,历尽艰险。后见大势已去,反清复明无望,遂回到家乡沛县,闭门着书而居,时常慨然曰:“吾先世未有仕者,国亡,破家为报仇,天下震动。事虽终不成,疾风劲草,布衣之雄足矣!”既而高歌起舞,泪流数行。数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阎尔梅博学善诗,有《白耷山人集》、及近人编集的《阎古古全集》等行于世。
阎尔梅的一位降清故友胡谦光曾企图劝说他仕清为官。阎尔梅坚决拒绝,并作《绝贼臣胡谦光》:“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坐。一笑置弗答,萧然湖水滨。……生死非我虞,但虞辱此身。”当即割袍断交,不辱清白之身。
(阎尔梅画像)阎尔梅一生耿耿于抗清,忠贞于大明,这一强烈情感也借由诗文表达出来。“国破真堪恸,家亡未足悲。妻孥同一笑,何事说疏离。”“疑段怜人意,长嘶不肯驰。如呼诸义士,幸好杀胡儿。”项羽那种杀身成仁的壮怀激烈也在阎尔梅心中发出强烈共鸣,“阴陵道左困英雄,骓马长嘶千里风。成败任妨争面目,不随亭长渡江东。”宁死不屈,不求成败之结果,不管活着还是死后,都是如此——“死将为厉鬼,生且做顽民”。何等刚强悲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