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人生就是减法”
父母安在的日子是子女最大的幸福,但又不得不先后的离开我们,当失去了父母无私的关爱和亲情后,我们开始怀念开始领悟,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来,过去的一切也将永远尘封在我们的记忆中。诗人北岛说“人在的时候,以为总会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这句话对父母亲情人生法则概括的完美生动。珍惜每一个清晨,珍惜每一缕阳光,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次时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应是天下儿女应尽的本分。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远远超出了子女的回报,记忆拉回到二十年前,距离父母也就三十公里,利用六日时间差不多两周回家探望父母一次,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带来发自内心的高兴,给他们钱给他们买东西这些都不重要,每次父母都说,回来就好,不用买东西,当时没有想太多,似乎自己会永远有父母,永远有父母安在的家,在父母面前自己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只是想到多看望一下父母会减少他们的孤独。
相比于今天的我们,父母没有太高的文化,母亲甚至还不识字,但他们都很深明大义,在人生态度,为人处世方面为子女树立了光辉榜样。父母对子女的深情付出远远超过了子女的回报,有的时候即使是父母自己受委屈,也从未改变对每个子女的关爱,这一点让我们尤其感动和敬佩。
至今也难以忘怀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时,无论怎么推辞,母亲都要亲自把我送到客运站直到送上车,还要久久的凝望不肯离去,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有种幸福的和酸楚的感觉,当年母亲的身体还是很好只是60多岁,现在回想,母亲对北岛人生法则的理解比我们深刻的多,她内心一定是在想,自己养育的儿女长大成人了,自己越来越老了,见一面就少一面了,所以她的目光中满是期盼和眷恋。母亲离世后,每次回家看望父亲,走时近90岁的老人每次都要把我依依不舍的送到门口,父亲没有更多的话语,但目光眼神中已把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内心一定是在想,这次有可能就是见到老儿子的最后一眼,我这时候能读懂父亲的心情,但更多的也只能是祝愿了,祝愿父亲能有个幸福的晚年,相信伟大神灵般的父亲会得到祖上保佑会得到儿女的亲切关怀安享晚年的。
父母不会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用诗人北岛那样的话说出来,但深明大义的父母在内心和行动上已经把这句话理解的比子女都透彻,并且把他们能对子女的关爱和减轻负担做到了最大限度和人生的最后时刻。也许是距离原因、也许是工作原因、也许是经济原因,也许是自己的子女要牵挂,太多太多的也许就让我们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和感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北岛的人生减法其实是针对子女要及时孝敬父母说的,但是崇高的父母做的比子女都好,而我们在父母离开后才深刻认识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面对伟大的父母,我们是卑微的;面对崇高的父母,我们是渺小的。
父母的爱是大海,我们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