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槐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278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07日

王宗槐-革命生涯

发布时间:2010-10-28 11:36:02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在中央苏区与部队青年工作结缘,在红军“青年冲锋季”中迅速成长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半年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并在一次护旗冲锋中光荣负伤,成了青年战士学习的好榜样。
  1932年1月,王宗槐被选为红三军七师的团代表,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苏区共产主义青年团首届代表大会。这次团代会共有300多名代表,会议大约开了10天。会上,他认识了萧华、刘志坚等人,并首次见到了周恩来、项英、萧劲光等领导。这次会议,为发展和加强红军部队的青年工作奠定了基础。正是从出席这届团代会开始,王宗槐与部队青年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2月底,红三军为贯彻上级有关青年工作的指示,在江西信丰县举办了约30人的青年骨干训练班。4个月后,青训班结业,王宗槐被分到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青年科任干事。也是在这一年,王宗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冬,王宗槐被调到红二师政治部青年科任干事。
  1934年2月初,红军总政治部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号召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加强政治工作,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以萧华为部长的总政青年部根据这一精神,提出在红军部队中开展“青年冲锋季”活动,受到全军上下的积极支持和热烈欢迎。
  1939年5月,王宗槐(前排右1)
  “青年冲锋季”活动,实际上是在青年战士中开展的竞赛活动。竞赛内容是“四不、五要、三努力”,即:不生病、不掉队、不怕苦、不犯纪律;每人要识300字,要团结友爱,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要搞好军民关系,要讲究卫生;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努力提高军事本领,努力提高文化水平。为便于记忆和贯彻执行,有人将这些内容以《苏武牧羊》的曲调谱成歌曲,在部队中广为传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时任红二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的王宗槐,在组织二师的“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要识300字,不少人觉得困难,他就跟大家在一块想办法:先认本连人的名字和行军经过的地点,让大家把不认识的字三个五个地写在前边同志的背包上,以便边走边认,休息时就相互测验。这样的竞赛活动,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方法对头,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由于部队战斗频繁,物质生活条件差,文化生活也非常贫乏。那时活跃文化生活、鼓舞部队士气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唱革命歌曲,召开文艺晚会。一次开晚会时,师长陈光、师政委刘亚楼都上台参加演出。军团的聂荣臻政委,还有罗瑞卿也带头上台演戏。王宗槐很受感动和激励。原先他张口讲话就心跳脸红,但在感染和带动下,短短3个月,他学会了许多歌曲,走到哪儿教到哪儿。在苏区的两次演出中,他都男扮女装,上台演戏。一次是在江西黎川县演《苏区景》,由于他长得清秀,个子也不大,装扮苏区的绣花姑娘,演得很成功。

带领先头营冲进遵义城里打土豪

  红军长征血战湘江后,王宗槐和先头营的战友们在占领通道县城后,经贵州之剑河、台江、施秉,跨乌江,攻团溪,追溃敌至距遵义40里的梅关。
  1935年1月7日凌晨,先头营二师六团三营像一把尖刀插入了遵义新城,把红旗插在城里的一座楼房上。进城后的王宗槐,首要任务是带着警卫排两个班去遵义老城打土豪。这是二师政治部首长的命令。谁是该打击的具体对象呢?王宗槐向几个贫农作调查。老百姓都说:“柏拐子最坏,柏拐子最有钱。”这个柏拐子就是柏辉章,腿有点瘸,故名“柏拐子”,是贵州军阀的一名师长,在遵义城里有处别墅。在群众指点下,王宗槐等人在天主教堂旁找到了柏拐子的住处。他让一个班看守教堂,另一个班跟着他进了柏拐子家。这是一座两层的木楼,有凉台,家里的人都跑光了。经查找,柏拐子早把白银和贵重物品带走了,只留下为数不少的衣物、布匹和点心。见了点心,王宗槐才觉得肚子饿了,便向大伙下令道:“一边吃点心,一边没收财产。”他们把那些适合部队穿的衣服挑出来装在竹筐里,其余的抬到楼上。凉台下是条小街。他们在上边往下扔衣服,街上群众在下边抢。这里群众也许太穷了,不像别处那样怕财主报复。别处不敢要,这里的人争着抢。有的抢不到,战士们就朝他们身上扔。谈及这些事,王宗槐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那时,我们这些穷苦人出身的红军战士,只是想着打胜仗,多缴获些东西,一边武装自己,一边分给老百姓,这就是最大的乐趣了。
  离开柏拐子家,他们把没收的东西交给了师部地方工作科,第二天就跟着师部向娄山关前进,一直北进到松坎地区。这时,后方传来了喜讯: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长征途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许多年后,王宗槐来到遵义会议旧址参观时,才惊喜地发现:“这不是柏拐子那座木楼吗?当年,我们还在这里打土豪呢!”
  在遵义会议精神的光辉照耀下,王宗槐和他的战友们回师遵义、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路上,部队一直缺盐。因为缺盐,人们往往全身无力。长征途中,正当王宗槐举步维艰时,团政委杨成武匀给他一包盐。那情谊,比金子还珍贵。在大渡河北岸的一座山上,王宗槐得病掉队了。偏巧,二师卫生部长叶青山带着收容队向他走来。一针打下去后,两位战友便架着他吃力地朝前走。走着走着,他有劲 了,甩开左右,咬紧牙关独自朝前赶。快到雅安附近时,他终于追上了队伍。快过草地时,部队严重缺粮,团青年干事钟生溢(当时叫钟生益)在渡河作战中被河水冲走了干粮袋,几天来一直靠同志们的接济度命。王宗槐得知这一情况,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炒面一分为二,又将杨成武给他的咸盐匀出了一把,钟生溢含着眼泪收下了。1964年钟生溢在河南省军区任政委,偕同爱人到北京看望王宗槐时曾十分感激地说:“要不是你那碗炒面,我是过不了草地的。”

以字换盐

  1937年8月,王宗槐调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上任不久,组织部部长黄克诚即派他参加由司令部秘书长舒同带领的工作团,到山西定襄去发动群众,扩大武装。
  以往红军招兵,都是本着“政治动员,自愿报名”的原则进行的。这次定襄招兵,依然遵照这一原则行事,难度可就大了。为了抗日救国,红军接受改编,摘下了红五星,换 上了国民党军的青天白日帽徽,有的甚至不得不穿上国民党军的军服。这种外观上的相似之处给八路军的招兵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国民党军队一向是靠抓壮丁来补充兵员的,他们军纪涣散,欺压百姓,导致民怨沸腾,谁还会自愿参军呢?
  王宗槐初到定襄,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阎军野兽般地追逐年轻妇女,有些妇女吓得提着裤子逃跑,有的被奸后含恨自杀。许多百姓的耕牛被抢走,就连鸡窝里的鸡和蛋也尽被掏去。王宗槐目睹惨状,不禁感慨万千:“遭殃军呀,我咋跟你们同戴一种帽徽呢?
  为了与阎军区别开来,舒同、王宗槐等人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不论天晴天阴,总把写有“八路军”三字的大草帽背在身后;二、宣传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严格军纪,秋毫无犯;四、教老百姓认识“八路军”三个字,以便从臂章上识别八路军。
  好在定襄、五台等县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活动,加上红军东征、平型关大捷等,都给人民留下了好的印象,所以当地群众对八路军热情欢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