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粹芬:“革命鸳鸯”
孙文先生,跟当时的一般青年男女没有两样,是在父兄之命,八字之合下完婚的。他当新郎时,年仅19岁。新娘是只小他一岁的卢慕贞女士(1867-1952年)。她是一位生长在乡间的旧式妇女,自幼丧父,性情沉静而保守;以言侍姑教子、操持家务,贤劳备至,绰绰有余;若教其协助先生革命,则力有未逮,且亦无此志趣。而中山先生几乎视革命如生命,尽管他度量宽宏,与人为善,但此原则,决不放弃。二人婚后,生育一男二女,感情不错。然而,中山先生长期在外求学与奔走革命,与卢夫人离别时多,团聚时少;尤其在思想行为方面,不免是各行其是,甚或貌合神离。就在那重要的关键时刻,一位颇具“英雄气概”的革命女性,走人志同道合的中山先生的感情世界,她就是后来被人遗忘,曾实际参与革命行动的奇女子陈粹芬女士。
陈粹芬(1873-1960年),原名香菱,又名瑞芬,人以排行称呼“陈四姑”。福建省人,出生于香港(一说系粤籍南洋华侨),并曾久居其地。身材适中,面目秀丽,能耐劳苦,颇具贤德。惟与当时的一般妇女似的,没曾读过什么书,甚或有人说她不识字,但她当年对革命的贡献,却足以十分肯定。
相传她于1892年8月12日在香港认识中山先生的,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坠人爱河后,不久即相偕奔走革命。1893年春,28岁的孙逸仙医生在澳门行医,因医术高明,善待病患,求诊者甚多,致遭葡籍医生排挤,被迫迁至广州,改名为“东西药局”。时携22岁的陈氏来,与好友尹文楷医生(中山之师区凤墀女婿)同寓河南,三迁其居,仍不相舍。中山先生亡命海外,奔走革命,陈氏仍寄居尹家十年之久。足见往昔知己情谊至重,有如斯者。
中山先生于英伦蒙难后,脱险东归时,业师康德黎博士于其弟子临别辞行前,特赠一只大如小蟹的金质怀表,金盖面刻有其英文名字一m.Sun;并系有金链一条。此一革命史上的“传世之宝”,竟落在陈粹芬女士手中。当系中山先生所贻赠。从这件难得的信物中,可略窥这对“革命鸳鸯”是何等的恩爱,彼此感情显然已达相当程度。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