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筠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7609907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8月14日

关于前辈郎筠玉

发布时间:2010-09-01 19:21:1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四十年代,在名流辈出的粤剧舞台,有一位年青的女演员脱颖而出,她因为演前辈男花旦千里驹的首本戏《舍子奉姑》一举成名,这位演员就是郎筠玉。而郎筠玉的成功,又是和威震星、美、省、港并与她珠联璧合,结为伉俪的著名粤剧小武靓少佳分不开的。靓少佳和郎筠玉,都是世家出身的梨园子弟。靓少佳早年随红船过埠,崛起于星洲,大器早成;而祖籍北京的满人后裔郎筠玉,虽十岁投班,专攻“脚色”(郎女扮男角),却因社会时尚对女班的淘汰,在舞台上无以立足,总不能自成一家,直至她投到当时主持着省港大班胜寿年班的靓少佳旗下,方被慧眼独识,崭露头角。靓少佳既赏识郎筠玉的脚色功夫和刚烈气质,更熟知她由于身世贫寒,深谙人间炎凉,故而形成的那种特殊的悲剧性格,觉得她天生是个“青衣”人才。果然,靓少佳亲手教授,并且改变自己的小武戏路为文武生,与她搭配演出的这个传统苦情戏《舍子奉姑》,为她从“脚色”转青衣奠定了一个不凡的基础。被后人誉为“翻生千里驹”的郎筠玉即在越南堤岸一带红极。从此,夫妻俩开始在红氍毹上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胜利后,郎筠玉夫妇怀着对祖国未来的希望,返回故乡,结束了多年的游子生涯。此后,任何高薪厚禄的聘请都没能使他们离开祖国的土地。至雄鸡叫白,神州甦醒,夫妻俩欣然投入了革命文艺队伍。在戏曲改革运动中,靓少佳、郎筠玉着力改革传统粤剧中的封建成份,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整理出一批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剧目。在党组织的直接支持下,他们首演了大型革命现代戏《白毛女》,第一次将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和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搬上古老的粤剧舞台。不久,郎筠玉又主演了根据鲁迅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再次震动粤剧界。在革命势力尚未明显地占领戏曲舞台的当时,这些剧目的演出,成为粤剧史上的创举。

     可是,在靓少佳、郎筠玉年富力强的时候,国家和人民却遭到了空前的劫乱,这个建筑在艺术基础上的家庭更是首当其冲。十几年来,她既当过“牛”,也当过“伙头军”、“鸭司令”,还当过育孙儿、操持家务的“保姆”。至今,她仍然拼足精力,作着艺术的搏击。她和高龄造成的种种内在矛盾抗争,和繁重的家务负担造成的客观矛盾抗争,甚至和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抗争,顽强地坚持着她毕生珍视的艺术活动。几年来,她连连打响的三个戏——《仕林祭塔》、《咬脐郎会母》、《花木兰》,无一不是在重重困难中冲出来的,也无一不经过她严格的改革,使之精益求精。除此,她还积极辅导青年,提携后进,扶植粤剧新秀。这个梨园之家的经历,正应验了郎筠玉说过的一句话:

    “艺术家不是靠名气吃饭,更不可能侥幸成功。只有有信念、有真本领的人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立于不败之地。”

(转红船网文)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