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27126996
本馆由[ 满脸幸福 ]创建于2010年07月06日

朱子清: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襟怀坦荡,刚直不阿的学者

发布时间:2010-07-06 14:24:57      发布人: 满脸幸福

    朱子清不仅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倾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他教学态度认真,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调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主讲过有机化学、有机分析、生物碱化学等课程。他反对照本宣科,讲课从不拿讲稿;他一再宣称给学生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传导学术思想。他极善于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路。他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优秀者,如今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教授、研究员,成为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中坚力量。

    朱子清学识渊博,思路敏捷,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担任《化学学报》编委期间,对于每一件来稿,他总是仔细审阅,正谬补缺,使文稿更加翔实准确;书写论文,讲究精益求精。他常说:“长文好写,短文难工。”由他撰写的论文,言之有物,叙之成理,内容充实,精炼好读。他十分注意文献信息,对国外几种权威性的化学刊物,他几乎每期必读,及时掌握国际科学的发展动态。并经常告诫学生,要读原著,读第一手资源,从中领会作者的思路,把握结论的来龙去脉。他一贯认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要想在化学事业上有所建树,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之外,还应当具备娴熟的实验技术和勇于吃苦的精神。

    朱子清一生崇尚民主,积极追求科学真理。他为人正直,襟怀坦荡,不畏权势,刚直不阿, 当一位获英国博士的教授对一位土生土长的黄文魁讲师提出他对碘杂环研究"很感兴趣"并提出将其名列在文章的最后一位时,遭到朱子清断然否定并制止。1957年,他由于对工作提出意见,蒙受了不白之冤;“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迫害,可是他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年近八旬的朱子清异常兴奋,他并不计较多年来的个人恩怨,只是为国内落后的科学面貌而担忧。1978年,他出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1985年9月,兰州大学为纪念朱子清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举行了隆重的学术报告会。开幕式上,朱子清满怀激情地说:“我国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将是一支相当关键的队伍。”“我们国家目前急需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科学工作者。”此时,朱子清已是病魔缠身,但他依然承担着多项研究课题,坚持指导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为提高我国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的研究水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原作者:(贾中建 黄飞跃))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