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家园,抱琴殉国
崇祯十二年,南海县令黄熙受贿获罪,逃亡了5年之久的邝露方得以重返家园。返粤后,他仍过着闲散生活,靠典当古文物为生。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供职于史馆。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明王朝覆亡。接着,清兵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相继更迭。邝露怀抱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策。谁知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
清顺治三年(1646年),广州首次沦于清兵铁骑之下。邝露长子邝鸿(字钊孟,工诗,善击剑)亲领北山义军千余人,与清兵激战,壮烈战死于广州东郊。
次年(1647年),邝露应召入朝,被南明永历政权任为“中书舍人”。
清顺治七年(1650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他把妻儿送回家乡,只身还城,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是年十一月,西门外城主将范承恩通敌,导致广州城陷。此时,邝露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恢复名士风度,身披幅巾,抱琴外出,适与敌骑相遇。敌军以刀刃相逼,他狂笑道:“此何物?可相戏耶?”敌军亦随之失笑。然后,他慢步折回住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收藏怀素真迹和宝剑等文物,尽数环列身边。抚摩着心爱的古琴,边奏边歌,将生死置之度外,绝食,最后抱琴而亡,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