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676
本馆由[ 小猫 ]创建于2009年12月31日

赵丹与周总理的情结

发布时间:2009-12-31 15:48:47      发布人: 天堂墓匠
     武汉结识周恩来赵丹比周恩来小约20岁。他从小酷爱戏剧。少年时期,他受田汉“南国社”及“摩登社”很大影响和启发。1936到1937年间,赵丹先后主演了《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这两部优秀影片,被公认为是中国30年代电影的代表作,在世界电影史上也享有盛誉。1937年“七七事变”后,赵丹立即参加了公演抗战名剧《保卫芦沟桥》,并投身于“抗日救亡演剧三队”。年青的赵丹把不满周岁的爱女托付给外婆照顾,结队从上海出发,沿着长江来到武汉,沿途巡回演出抗战戏剧,唤起民众。
  在抗战初期的武汉,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给10个抗敌救亡演剧队全体队员作动员报告,他们认识了,一见如故。赵丹接受了周恩来布置的任务,全力以赴投入义演献金活动。从此周恩来常对人们说:“我和阿丹是老朋友了!”赵丹常对人们说,他一生最敬佩的不是别人,是周恩来!抗敌救亡演剧队在周恩来、阳翰笙的领导下,辗转来到重庆。赵丹在重庆公演《全民总动员》、《上海屋檐下》、《阿Q正传》等话剧,周恩来经常去观看赵丹的演出。危难时刻保护赵丹1939年秋,满腔热情的赵丹与好友徐韬、王为一、朱今明等10人结队赴新疆开拓新剧工作。当时新疆由盛世才统治。盛世才宣布“和平、建设、民主、民族平等、亲苏、团结”的六大政策,以进步的表象迷惑了一些人。周恩来在重庆了解到盛世才是“假革命、真投机”,盛世才政权已经逐步暴露出反动的本质,听说赵丹等人已经出发前去新疆,周恩来连忙派阳翰笙、冯乃超等赶紧去把赵丹接回来。冯乃超一直驱车追到嘉峪关,可惜没有来得及追回赵丹他们这支文艺队伍。
  果然不出周恩来所料,赵丹等人遭反动军阀盛世才迫害,于1940年5月被捕,入“迪化监狱”关押四年之久,形势万分险恶。周恩来和阳翰笙多方设法营救他们出狱。赵丹等人九死一生从新疆回到重庆,周恩来又设宴给他们压惊。1945年春,赵丹回重庆后重返舞台,导演了茅盾的话剧《清明前后》,受到热烈欢迎。抗战胜利,赵丹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
  解放前夕,根据阳翰笙同志等地下工作者的策划,赵丹开始在昆仑电影公司主演历史巨片《武训传》(上下集),解放初期方才完成并公映。想不到,赵丹主演的《武训传》和《我们夫妇之间》都受到极不公正的严厉批判。这以后,赵丹有整整四年不能拍电影——尽管如此,周恩来还是保护和帮助了赵丹,当时,以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艺术活动为缘由,周恩来指示把赵丹从上海调到北京,主演了郭沫若的历史名剧《屈原》。
  从1954到1964年间,赵丹重上银幕,主演《为了和平》、《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青山恋》和《烈火中永生》等,达到了他一生表演艺术的高峰时期。这一切,跟周恩来的关怀、爱护是分不开的。
  周恩来在繁忙的国务活动之余,喜欢跳交谊舞。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每年赵丹要到北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年会,或者为电影事业出差,经常应邀参加周恩来举办的舞会。有时周恩来为了让赵丹赵青父女俩在晚会上及时欢聚,还特地打电话通知,并且专派他的警卫员乘坐总理的小轿车来接父女俩。
  周恩来经常选赵青为第一个舞伴,然后他就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赵丹、赵青父女俩翩翩起舞。一次晚会上,周恩来把赵丹请到身边谈心。赵丹向周恩来诉苦,说是上海的“棍子爷们”(指当时在上海主管党务、宣传工作的柯庆施、张春桥、姚文元等)老要整他:“抓住我一两句话无限上纲,揪辫子、打棍子、戴帽子,批得人人灰溜溜的真没劲!”周恩来鼓励赵丹:“不要害怕,有什么说什么!放心演好你的戏、拍好你的电影,这就是你最大的任务。我了解你。”为这个,亲友们总是劝告赵丹:“管住你的嘴巴别走火!”但是心直口快的赵丹有时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赵丹激动地对周恩来说:“总理呀,请你给我发一张免斗牌!请棍子老爷们不要再斗我!不要随便对我们揪辫子、打棍子、戴帽子!我是个艺术家,不是什么政治家。请关照他们别用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我,请用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我!让我心情舒畅一些,发挥我的特长,好好为国为民拍它几十部杰出的影片……请你一定要给我发一张免斗牌呀!”
  1961年周恩来主持广州会议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就是说,脱下了反动剥削阶级的帽子,加上“工人阶级一分子”的桂冠。这是赵丹最高兴的时刻。
  1962年在北京香山举行的全国电影讨论会上,为了一个艺术问题,赵丹竟然跟周恩来公开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不肯相让。周恩来只好说:“你赵丹是一家之言,我周某人也是一家之言嘛,两种观点可以同时并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嘛!你赵丹完全可以不同意我周某人的看法,坚持你自己的看法。这是正常的。这是你作为艺术家的权利嘛!”
  周恩来总理还喜欢请赵丹一起吃饭,他甚至给赵丹起了一个外号,因为赵丹胃口特别好,吃到最后总是把满桌子的残汤剩菜一扫而光,所以周恩来开玩笑叫他“赵光腚”!
  有一年中秋节,周恩来、邓颖超特意请赵丹到中南海西华厅他自己的家里,共桌吃螃蟹。持螯对菊,赏心悦目。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白风清之夜,赵丹竟然敢说:“总理呀,你知道我是艺术家,不是弄臣!艺术家有良心,不会拍马屁;弄臣尽拍马屁,可没良心哪!”
  说得周恩来哈哈大笑:“好!我最欣赏阿丹这豪放不羁的个性!”
  岂不知后来赵丹就为这“豪放不羁的个性”被江青一伙迫害得死去活来。
  白杨回忆道:“阿丹为人奔放、洒脱。性格坦率、爱诙谐。出言机智幽默,有时令人捧腹不已,给人以感染、以欢乐;有时又语多痛快淋漓,往往一针见血,赤诚相见……”
  因此,周恩来觉得他在电影界最知心的老朋友之一就是赵丹。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一直到“文革”前夕),他们俩每年都要见面好几次,谈话推心置腹,真是莫逆之交。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