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在鲁迅光环下生活
周海婴语气平和地插话说:“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鲁迅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海婴小时候,很喜欢一种叫积铁(也叫小小设计师)的玩具,这是一盒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鲁迅总在一旁予以鼓励。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但周海婴热爱技术的兴趣不减,他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周海婴表示,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强调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向亲友赠送《许广平》纪念册
为了照顾母亲许广平,1950年周海婴夫妇调到北京工作。马新云回忆与婆婆相处18年的日子,颇觉许广平待人和蔼,没有架子,婆媳相处感情融洽。去年底出版了《许广平》纪念册,其中收集了许广平生前未有结集出版的文稿和亲朋好友的怀念文章。“文革”初期的1968年,许广平突然心脏病发作,很不情愿地辞世了。周海婴说,“今天我们将这本集子送给那些和母亲有缘的人,就是要和大家一起轻轻地呼唤一下母亲的名字,告诉她:我们怀念您!”
1949年以后,许广平、周海婴母子将鲁迅的遗物、手稿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周海婴指着客厅墙壁上用镜框镶嵌的鲁迅手迹对我说,“这是仅存的两幅,而右边那幅诗句中辕字的一撇因着墨过浓写坏了。当时父亲想丢掉,母亲却收了起来。”他说:“父亲从不在意自己的手迹,而许多手稿都是母亲背着他偷偷地收起来的。有的甚至是从纸篓里发现后藏起来的。”
在周海婴尚未懂事时,鲁迅曾将他与许广平传达爱意、遥寄思念的《两地书》重新工整手抄一遍送给年幼的周海婴。今年适逢鲁迅逝世60周年,周海婴把珍藏多年的鲁迅手迹交给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周海婴夫妇每年都要去上海为父亲扫墓。1996年10月,上海将举行鲁迅逝世60周年的纪念活动,周海婴已被邀请参加,他强调要重实效来纪念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