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67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09年12月31日

2016莎翁、汤显祖逝400年习吁同纪念

发布时间:2015-10-27 17:51:13      发布人: 孝爱天使
2016莎翁、汤显祖逝400年 习吁同纪念
崑剧经典青春版《牡丹亭》。(本报系资料照片)
2016莎翁、汤显祖逝400年 习吁同纪念
江西省抚州市成立汤显祖纪念馆。(CFP)

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时代相仿,且同于1616年逝世,明年是两位东、西戏剧界巨匠逝世400周年,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也特别提出,希望两国可以共同纪念2位艺术家。

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被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又以《牡丹亭》在东、西方影响最巨。据大陆汤显祖研究社团的统计,至今关于跨文化比较的论文中,以《牡丹亭》和莎剧比较的论文有33篇,占了87%,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上。

学界分析多指出,两剧都有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纯爱的精神,但《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亡结束,折射出中西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差异。

两岸以莎剧为主题改编或重构的剧目甚多,《牡丹亭》亦曾被美国知名导演彼得.赛勒斯和美籍华人作曲家谭盾携手打造过前卫版,赛勒斯用了3对杜丽娘和柳梦梅来演绎《牡丹亭》:一对戏曲演员、一对歌剧演员,以及一对说英文的话剧演员。舞台上悬挂着20个大小不一的银幕,知名崑曲演员华文漪一边以抽象唯美的崑曲程序演出时,另一边的英语演员则以写实的模拟动作,拿着小录影机对着自己拍摄。

同样于1999年在纽约上演,由美籍华人陈士争引进的《牡丹亭》,虽毫无改编地原本照搬,反而受到当时中、美艺术界更大的批判,连上海市文化局都临时取消了原派上海崑剧团前往美国表演的计画,称陈士争对原作的诠释为「迷信、封建、色情」。然而时至今日,更多学者认为若以此为标准,这样的批评同样适用于莎剧。文化力随着国力消长,可见一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