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波艺术纪念展在侨乡台山展出
中新广东网12月7日电 (李明) 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永不磨灭的先行者黄新波艺术纪念展——纪念台山籍杰出美术大师黄新波诞辰九十周年,于12月1日在全国著名侨乡台山市隆重开展。此次展览是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台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台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等单位承办。
据介绍,黄新波于1916年1月19月出生于台山县斗山小道村,自少爱好文学美术。1933年到上海,先后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新诗歌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在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办的新亚学艺传习所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 1933年起,在鲁迅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开始木刻创作。1934年与友人组织无名木刻社,同年出版《无名木刻集》,由鲁迅先生资助并作序,黄新波时年十八岁。1935年赴日本留学,负责中国美术家联盟东京分盟的工作。次年回国,为上海木刻作者协会发起人之一,同时参与组织笫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亲聆鲁迅先生教导。1937年4月,出版第一本个人画集《路碑》。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他经香港到粤东,参加抗战部队。1938年在广州《救亡日报》任特约通讯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转移至桂林,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主持人之一,参与主编《救亡日报》的《漫木旬刊》、《漫画与木刻》及全国木协会刊《木艺》等。1941年2月到香港,任职《华商报》。后因日寇入侵,于1942年初经澳门、台山重返桂林,继续进行抗敌文化活动。1944年抵达昆明,在英国盟军服务团心理作战部工作,制作对日反战宣传品。抗战时期曾出厂版画集《老当益壮》与《心曲》,并在桂林、重庆、昆明等地举办过香港的受难、夜荧画展、动静画展等展览。
1945年抗战胜利,他回到香港,担任《华商报》记者,同时发起组织人间书屋,举办各种社会活动,对战后香港的文化艺术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1949年秋离开香港赴东江解放区,是年底回到广州,担任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美术组组长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1950年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部主任,1954年任广东省美术工作室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分会(后改名广东分会)主席兼职党组书记,同年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1961年兼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63年广东画院成立,出任院长。“文革”期间受到野蛮的迫害,至1971年始离开五七干校。1973年被指派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文革后,1977年美协恢复活动,继续担任主席,同年被选为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及中共广东省省委候补委员。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全国文联委员。虽然公职繁多,但一直没有停止艺术创作,即使“文革”期间也没有放下刻刀。“文革”后,不顾健康已被大大损害,仍奋起不断创作,直到1980年3月7日病逝。
黄新波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行者,是我国第一代有卓越艺术成就和国际影响的版画家。毕生以犀利的刻刀为武器,奋不顾身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战斗。他追求光明,历尽艰辛,却没有一刻停止过对艺术完美的追求。他的作品丰富,一生创作了版画600多幅,出版画集十五本,还有油画、诗歌和散文。此次在台山展览是以黄新波各个时期的版画为主,辅以油画、政治时期漫画、宣传画等精选作品,大约有160多件作品。他的作品构思奇特,激昂雄壮,给人一种悦目的美感,教人回味,教人深思……此外,该展览还是“庆祝广东省美协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旅国外及港澳的数百名艺术家一起观赏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