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堂:支援家乡建设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刘玉堂常说:“人都有一死,我为革命战斗了一生。现在是死而无憾,因为我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叶落归根,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盒放到老家我小时候经常放牛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我很喜欢那个地方。只要有块碑刻上几个字就可以。”
50年代末,刘玉堂的家乡长岗乡热火朝天地修公路、修水利,但人民公社底子薄,修路容易买车难。于是干部们自然想到了刘玉堂。他们认为,刘玉堂功勋显赫,官高权大,又直接掌管着汽车,家乡要一辆汽车,他应该是不难办到的。他们让刘玉堂的弟弟刘兰启一同去找刘玉堂。刘兰启知道哥哥不会答应,便婉言拒绝了。但干部们不相信,还是派人去了,结果真的空手而回。这一来,便有人风言风语地说开了:“刘玉堂官做大了,把家乡忘了牎”冷言冷语,使刘兰启心里很不好受,一次去探望刘玉堂时,他把家乡人的风言风语及自己的看法一股脑儿向刘玉堂说了,请求哥哥支援一下家乡建设。刘玉堂回答说:“我的家乡是苏区模范县,长岗乡又是模范乡,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牺牲,对革命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支援家乡建设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早已把这事记在心里了。有机会我一定尽力而为。”
不久,长岗乡的大院里,开来了一辆半新绿色军用汽车。汽车上不但有驾驶员,而且还有一个修理工。他们两个都带了铺盖行李,准备住下来。原来,刘玉堂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部队有一批退役的军用汽车,有的性能还比较好可以继续使用,而且只需出原价的百分之几便可买到。刘玉堂拿出自己积蓄买下了一辆退役的汽车,满足了乡亲的愿望,他还特地动员两名经验丰富、技术高明的武汉师傅到家乡带徒弟。名师出高徒,至今长岗乡不少开车的、修车的高手都是这两位武汉师傅的高徒弟子。每当看到他们活跃在交通运输线上为家乡建设发挥其才智与力量时,乡亲们便都会无限感激地想起刘玉堂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