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校长黄高宝教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55067289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2年08月02日

怀念黄高宝先生

发布时间:2013-06-20 11:04:53      发布人: 逝者安息

       黄高宝先生仙逝已近一年,总想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位我十分敬重的学者。可是这个想法在去年思考了较长时间,终于没有实现。今天觉得一定要说几句话,聊表对黄先生的怀念。

        说起我与黄先生的相识,缘于我报考甘农博士,经同学引荐我有幸拜访了黄先生。在他的办公室,虽然简单聊了几句,但是感觉到他对人的真诚,没有架子,鼓励我好好复习,特别是英语,争取考过线。给人的感觉,他应该是一位成熟、稳重、不事张扬的学者,后来的进一步接触很快验证了我当初的判断。

        对黄先生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的学术风格了。有幸作为他的学生,听了《现代农业》这门课。课堂上点名让每个人发言的教学风格特别让人难忘,记得看完介绍以色列节水农业的片子后,他让大家每个人回答一个问题,说实话大部分同学都答不上来,他也没有批评我们,但是深深感觉到他通过这节课教育了他的学生,学习要往深处学,要思考问题,不能浮漂。课后我自己深有感触,感觉这才是导师啊,他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风气。

        黄先生对我很好。不仅在我考博期间给予宝贵的鼓励,而且感觉在我和他相处时,他没有把我作为学生,而是作为一名老朋友看待。由于我和黄先生年龄相近,所以他在课堂上点我名字时,一声“老陈”,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心潮澎湃。而且在他和他的一帮子弟子聚餐时,不忘喊我一声“老陈,一起参加吧”。这些细节黄先生不一定能记住,但是对我来说却是终生难忘。

         其实,黄先生对我的震撼应该是我在甘农求学期间参加的研究生开题报告了。大概是在2010年的12月份吧,作物栽培与耕作方向的十几名研究生要开题,要求在读的研究生都要参加。到场后感觉怎噩梦几乎所有的博导都来了啊?一个开题还搞这么隆重,是否和其他院系一样也是走个过场?但是参加下来我的三观彻底被颠覆了。这个研究方向的开题是我见过的最严格的开题,导师不庇护自己的学生,所有导师都是基于学术观点进行点评,那个点评的叫一个字“毒”,把有些研究生的开题彻底推翻了,有些批得基本上是体无完肤。我看到不少人都是满头细汗,印象特别深的是黄先生自己带的硕士生,他一点也不客气,照样高标准严要求。最后黄先生作总结时说了一番话,我觉得听到了是幸运,没听到真的是遗憾。他在教导大家如何选择科研课题,如何抓出核心问题,如何理清科研思路。真的是醍醐灌顶,对我的学术思想触动很大。

        2011年冬天,我们点上近10个博士开题,再次受到洗礼。9个人的开题毙掉2个,要求重新写开题报告,3-4个人的开题要求重大修改。我的天啊,这种开题方式在甘农其他院系有木有?堪称绝无仅有啊。黄先生的学术态度之严谨、对学生要求之严格、对研究思路之挑剔、对开题审查之认真,彻底征服了我,从此我就成为了黄先生的铁杆粉丝了。当然还要感谢黄先生对我的高看了,因为我的开题在点评时受到了黄先生的称赞,真的这个表扬我很看重,感觉是个非常高的荣誉,比给我发个什么先进工作者要高兴的多,开以后我在师弟师妹心目中的地位那算是无比巩固啊。

       英年早逝的黄先生,堪称学术大家了。我见过的专家教授有很多,但是能够称得上学术大家还真不多,不是俺目中无人啊,而是能像黄先生那样做到德学双馨的学者太少了,他的离去是甘农的巨大损失,也是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方向的巨大损失,此刻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诗“国有疑难可问谁”。

       熙熙攘攘的天堂不寂寞,黄先生仍是大家!

       谨以此文纪念黄高宝先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作为甘农的学子,只听别人说过这位伟大的老师,却始终没有目睹其尊容,非常遗憾!


    写信时间:2013/11/06 15: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