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497
本馆由[ 天堂墓匠 ]创建于2009年12月30日

“左倾将军”李明扬

发布时间:2009-12-30 10:57:53      发布人: 天堂墓匠
李明扬这个名字对许多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苏鲁战区副总司令”,他的形象在影片《东进序曲》中出现过。抗战中,他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帮助过苏北的新四军,作过一定的贡献。他与陈毅、粟裕还成为朋友。其实,早在这之前,李明扬就同情共产党的事业,不止一次掩护和帮助中共人士。他很早就被中国共产党视为真诚的朋友。由于他生前绝少对人提及这些,迄今其中详细鲜为人知。
  

  
李明扬是安徽省萧县人,1890年出生在李石村林寨一个贫寒之家。读过几年私塾的李明扬给自己取号“师广”,意即以汉代守边名将李广为师,以后奋发自强,做一个保家卫国、青史留名的英雄。后来,他考入新式陆军学堂,自发地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1913年夏“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之役中,李明扬是“湖口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1915年底的护国讨袁之役中,李明扬在江西指挥护国军第二路军打入安徽,支援了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对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洪宪皇帝”梦是一大打击。在孙中山先生的亲自安排下,李明扬曾先后赴日本和德国留学,专攻军事学。
  
1924年,李明扬担任驻粤赣军总司令,驻军广州郊外,忠于孙中山。这一时期,李明扬与中共两广区委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建立了友谊,他曾邀周恩来到部队驻地作政治演说,宣传革命思想,对周的才干和人品十分钦佩。
  
1926年初,李明扬作为驻粤赣军总司令参加北伐,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九师副师长兼二十六团团长(后晋升第九师师长)。
  

  
1927年3月初的一天午后,江西南昌城郊牛行火车站附近,到处是残垣断壁,余烟袅袅,景况凄凉。显然,这儿刚经历过一场激战。二十六团团部就设在这里的一座天主教堂里。李明扬正召集军官们开会,研究战斗部署,突然,副官推门而入,呈递上总司令部的急电。
  
李明扬看完电文皱起眉头: “蒋总司令怎么直接给我发电报?这是怎么回事?”他脸上布满阴云,长叹了口气,宣布散会。军官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面面相觑,唯唯而退。副官关上门,会议厅内静悄悄的,光线也暗多了,李明扬背手踱步沉吟着。电报是蒋介石亲自签署的,命令他立即逮捕任二十六团政治指导员的共产党员王尔琢和营长宋知荃等14个人,并押解总司令部处置,其罪名定为“图谋不轨,危害军事”。
  
李明扬认为王尔琢等人在历次战斗中表现出色。王尔琢文武双全,严于律己,擅长做官兵们的宣传鼓动工作,且善于发动工农群众。逮捕王尔琢等优秀军队干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况且蒋介石竟越过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直接给自己下电令,这本来就不正常。
  
李明扬考虑再三,决定抗命。他立即请来王尔琢,让他看了蒋介石的密电。王尔琢看罢脱口说道:“怪不得朱党代表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他说的“朱党代表”就是担任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中共党员朱克靖。王尔琢问道:“师座,你打算怎么办?”“放心,我不会拿你们去向蒋总司令邀功,良心和人格也不许我这么干。革命尚未成功,竟背弃总理遗训,搞起革命军内部自相残杀,实为不智不义之举!”李明扬神色凛然。
  
王尔琢说道:“你放走了我们,蒋介石怪罪下来怎么办?不能连累你呀,我想先留下来,让其他同志先撤走,倒要看看蒋介石给我定个什么罪名!”
  
“书生意气!”李明扬冷冷一笑,“你恐怕还不知道,蒋介石上星期就在第一军里秘密清共了。听说他背着苏联顾问布留赫尔将军密令何应钦和王柏龄处死6名共产党员。如今他又进了一步,你留下只有等着吃枪子了。”
  
王尔琢默然。当下,李明扬交给他200块光洋,叮嘱其速回部队驻地逐个通知宋知荃等中共党员,晚上速到团部集合,由李明扬亲带卫队排护送他们出九师防区,再设法去汉口。还一再叮咛不许走漏半点风声。
  
送走王尔琢后,李明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密派亲信卫兵去找七师党代表吴绩熙、军党代表朱克靖等,要他们务必提高警惕,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在必要时可以为他们提供掩护和帮助……事后,他拍电报给蒋介石,推说王尔琢等人事先得到风声,已主动脱离了部队,现去向不明云云。蒋介石没有严加追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心中已给不买他账的李明扬记下了一笔账。
  

  
1927年4月,蒋介石撕下伪装,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芜湖、安庆、南京、上海等地出动军队,勾结**流氓帮会势力,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李明扬当时已升任第九师中将师长。他因无意参加**,遭到蒋介石的疑忌,一度被调往安徽省当涂县驻扎,与驻江西的七师、八师分隔开来。不过,蒋介石想一口吃掉这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还不太容易!因为军长朱培德还未明确表态,他虽已受到蒋介石拉拢,但在“清共”问题上还等待观望,想看武汉国民政府下一步怎么走。不久,第九师被调回江西,驻赣北。
  
李明扬将军是个讲义气、重感情的人。当时,社会上已风传周恩来在上海被捕,面临被处决的命运。他深为周恩来的安危担心。
  
李明扬思考再三,决定派自己的表弟徐彬如(中共秘密党员、师部参谋)携带一笔钱去上海,相机行事,全力营救周恩来。
  
李明扬还给驻上海的三十三军周凤岐部师长池雨写了封信,交徐彬如带去。信中请他看在旧日在赣军共事的情份上,保释周恩来。徐彬如领命而去。10天过去了,上海方面没有一点回音,李明扬忧心忡忡,常做噩梦,无端发火。又过了几天,徐彬如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李明扬忙备酒给他洗尘。徐彬如在上海联络旧日好友和黄埔学生,总算了解到实情。原来,一度被捕的周恩来经自己在第一军中任中高级军职的几位黄埔学生搭救,已安然脱险离开上海。当时,徐彬如找到周凤岐部队总务处包处长(此人也参加了营救周恩来脱险的行动),取出500光洋郑重请他设法转交周恩来,并转达李明扬的口信:如条件许可,请脱离虎口后的周恩来到赣北李部九师驻地避一避风险,李明扬可提供安全保证,并设法护送他去武汉,与战友们会合……听了徐彬如的汇报,李明扬总算比较放心了。
  
10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周恩来在陈诚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任副部长。他曾托国民党左派朋友、安徽战地委员会副主任朱蕴山给已走上抗日前线的李明扬捎去口信,说他当年收到那500光洋赠款,还真的派上用场,他很是感激。这使李明扬甚感欣慰。
  
淞沪抗战打响后,李明扬被任命为左翼第九集团军司令部中将高参,前往沪北郊罗店佐助朱绍良总司令指挥作战,出了不少对抗击日军进攻有实效的主意。当年李明扬留学日本和德国,专攻合同作战和野战方略,重点研究过日军的战术和战略,颇有心得。两个月后,李明扬突然被蒋介石急电召回南京。军界上层风传他有可能出任南京警备总司令,驻守南京。不料,蒋介石只任命李明扬为徐州行政督察专员,不给他带兵权。李明扬出于顾全大局和抗日爱国之心,同意赴任。虽然这样的任命明显含有歧视和报复的意味。早在1930年,由于李明扬拒绝带部队去江西打红军,被蒋介石免去军职,赋闲在家。以后,当了几年江苏保安司令,不久这一职务又被顾祝同的亲信韩德勤夺去。李明扬只挂中央监察委员和军事参议院高级参议的空职,住在上海。直到“八一三”淞沪战争打响,才被起用为第九集团军高参,仍无带兵之权。
  
这回,李明扬轻车简从赴任。到了徐州首先拜望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参谋长徐祖诒等人,很快搭起了专署工作班子,又成立了军粮征集队和防空队、反谍除奸队,以配合正规大军作战。李明扬待人宽厚、有容人之量,为人又正派,很快就在徐州站住脚。华北战事失利,国民党军一败再败,丧师失地。日寇连陷平津10余城,气焰极猖狂。在山东称雄多年的韩复榘竟消极避战,以保全实力。日军一支部队沿津浦铁路南侵,威胁到战略重镇徐州。东边海州一战,日军只出动3000人马作试探进攻,江苏保安司令韩德勤却望风而溃,日军10天内竟连陷海州、灌南七八个县城!
  
李明扬甚为愤慨,两次致电蒋介石,请求给他带一个军上阵杀敌,均遭蒋拒绝。李宗仁抗日坚决,为人较为开明,理解李明扬的心情,代为从中说项。结果,国民党军委会任命李明扬为“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拨两个团兵力(地方部队)。李明扬很高兴,毕竟可以带兵与日寇作战了。
  
一天晚上,中共苏鲁皖边区党委副书记郭子化来到微山湖边的张官屯,拜望李明扬商量共同抗日事宜,李明扬待之以礼。李明扬部下李长江等人却流露出不快,认为这一带的共产党积极拉武装是与他们争地盘。郭子化沉住气,只当没看出来,表示理解李明扬的处境。在郭与李单独叙谈时,郭子化出示了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朱克靖写的信。信中叙了旧谊,特别提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3位中共领导人转托朱克靖向李明扬问好,希望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鲁皖边区中共方面一定的帮助。李明扬读罢信后,思绪翻腾,甚为感动地说:“郭先生,请你尽管放心,我一定会帮你们忙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都看得起我李某人,拿我当朋友,君子之交尽在不言中嘛。不过,蒋介石一向对我很防范,处处限制,令我兵微将少,很难有所作为。蒋介石一向怕提‘武装民众’这个词,惟恐让你们抓住武装……唉,国难当头,共同抗日嘛,何必搞党派斗争!”
  
郭子化连连点头说:“将军的话很有道理,很讲实际。我想,你如出面帮我们要番号,要编制,公开活动,李宗仁可能会支持的。他尊重你,你的建议很有份量……”
  
次日午后,郭子化告辞。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李明扬特派四名卫士护送。当时,徐州地区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横行,抓住共产党员往往加上“破坏抗日”的帽子处死,至于搞暗杀,打冷枪已是常事。李明扬不能不小心。
  
李明扬重信诺,亲自去徐州的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找李宗仁交涉,总算得到李宗仁的批准,为中共方面搞到“湖西抗日游击一大队”的番号,并允许公开活动,拨给200支老式步枪,1万发子弹。就在10天前,蒋介石还给李宗仁密电,称如果发现中共拉抗日武装,就立即抓人缴枪,不得姑息。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之后不久,日军主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分三路攻打徐州。李宗仁权衡战局,决定率主力部队西撤。徐州沦入敌手。日军继续西侵,战火向皖北、豫南蔓延。李明扬没有随五战区主力部队西撤入皖,而率部南移泰州,成立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与日伪时有战斗,年余下来,站稳了脚跟,下辖11个纵队,号称3万人马。陈毅曾亲赴泰州拜访李明扬,并带去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写给他的问候信。当李明扬受韩德勤军进犯时,新四军暗中赠送2万发子弹给李明扬部。此外,新四军还派部队将李明扬部无法运输的13万发子弹,安全地从江南运到泰州,新四军的真诚相助,使李明扬深受感动。
  
1940年初,新四军一支队成立以叶飞、刘炎、管文蔚为首的苏北抗日挺进纵队,经扬中渡江进入江都的吴家桥、大桥地区扎营。李明扬力排众议,同意将自己的地盘郭村借给新四军暂时驻扎,为期一个月。因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立足未稳,势孤力单,时时面临被日伪军和顽军包围夹击的危险,所以过了一二个月,挺纵仍没有撤出郭村。另外,为了生存,挺纵又设卡收税征粮,招收新兵,宣传抗日。这一来就与泰州“二李”发生了矛盾。陈毅曾致函李明扬,请他以友情和抗日大局为重,体谅新四军挺进纵队的困难,双方协商解决,停止摩擦。李明扬当然不愿干令仇者快亲者痛的事,但迫于副总指挥李长江和部下多数纵队司令的压力,加上江苏省主席兼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韩德勤施压,他违心地作了让步,勉强同意由李长江全权指挥部队,进攻新四军据守的郭村。他临去兴化韩德勤总部开会前,一再指示部下:如打赢,把这支新四军赶跑就行了,勿穷追,更不准乱杀战俘。行伍出身的李长江自恃兵力五倍于新四军,低估了新四军的战斗力,加上部属王澄、陈玉生等阵前起义,“二李”部队吃了大败仗。新四军乘胜追击,兵临泰州城下。李明扬悔愧交集,致函陈毅、粟裕,请求休战。陈毅表示谅解,同意谈判。还下令退还缴获的枪支弹药,释放被俘的700余名官兵。不久,陈毅派朱克靖去泰州,负责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与“二李”部队的联络工作。
  
3个月后,苏中又爆发黄桥之战。**顽固派头目韩德勤秉承蒋介石旨意,妄图消灭苏北新四军主力。这次,李明扬信守他对陈毅、粟裕作出的承诺,表面上接受韩德勤的军令出兵助战,暗地按兵不动,保持“中立”。他还与一向尊重他的苏北税警团团长陈泰运暗中打了招呼,请陈也不要进攻新四军。结果,在勇猛善战的新四军穿插迂回、内外夹攻下,顽军大败,1万余人被俘。
  

  
抗战胜利后,李明扬任第十战区副司令官兼淮南行署主任。他反对打内战,主张国共两党和谈,曾两次在国民党特工暗算中死里逃生。他明白自己的处境险恶,在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中,又一次作出重大抉择。1949年初,李明扬经过周密策划,将自己的部队几千人带往徐州解放区,受到三野首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人的亲切接见。陈毅还给毛泽东拍去电报,请示对李明扬的安排。毛泽东回电叫陈毅征求李明扬意见。李明扬表示还是暂留徐州。新中国成立后,李明扬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仍住在上海建国西路的小洋楼里,生活上受到陈毅等领导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李明扬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农林厅厅长等职,兢兢业业,为人民工作,多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陈毅、粟裕与李明扬更是过从甚密。20世纪60年代初,李明扬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迁居北京。
  
“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影片《东进序曲》受到批评,李明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陈毅专案组人员一次次登门找李明扬无理纠缠,逼他提供关于陈毅在苏北、苏中推行所谓“右倾投降路线”的材料,但都被他拒绝。在最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干预,让李明扬渡过了难关,1978年11月17日,李明扬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