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方热爱祖国的林业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虽身处逆境,仍念念不忘科学研究。1968年下放到广西“五七”干校劳动,不能搞科研,就抽空复习外文。1973年申请自费回京,整理散乱的标本、图片和资料。他治学严谨,事必躬亲,1974年,他在进行杨木的改性研究时,虽已古稀之年,还亲自乘公共汽车去顺义县采试材。他曾感慨地说:“我今年已七十有二,有何他求?但自觉耳不聋、眼不花,应该工作。”聊聊数语,道出了一位正直的老科学家的心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朱惠方与全国千千万万热爱祖国的科技工作者一样,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要把有生之年全部贡献给祖国的林业事业。1977年他主持编写的《英汉林业词汇》第二版出版,新增词汇达8000条。由朱惠方等共同编辑的《英汉林业科技词典》亦于1978年出版。1978年夏秋之交,他冒着南方的酷热天气,风尘仆仆,亲赴浙江、江西、广西三省调查芦竹生长状况,为造纸工业开辟新的原料。他的调查报告,曾在《光明日报》1978年12月5日刊出,1983年又被上海市职工业余中学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但就在这次调查回京不久,他突发重病,确诊癌症,于1978年9月17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