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深建筑专家——赵深
赵 深,字渊如,1898年8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一个教师家庭。家境本不富裕,再加上幼年丧父,更为艰难,家庭生活依靠父辈世交资助,后靠两位兄长工作维持,所以他从小读书刻苦认真。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在8年学习期间,享受公费待遇。当时清华学堂选拔品学兼优的青年入学读好预备课后,派赴美国留学。在赵深之前,清华学生赴美留学学建筑的已有庄俊、吕彦直、关颂声、巫振英、张见圻、林澍民、朱彬等人;在其后,又有杨廷宝、董大酉、陈植、梁思成、童寯、过元熙、王华彬、哈雄文等人。他们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第一批建筑界的骨干,他们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赵深的建筑事业的经历正是由此迈出了起点。1919年毕业,因突患肠痿住院动手术。手术后,学校准许推迟一年赴美留学,于1920年,进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清华学堂毕业生,按例理工科可插入三年级,他因病推迟,到学校报到时,被插入建筑系二年级下学期。他不怕艰苦,通过多选学分,将2.5年的课程挤在2年内读完,1922年夏,得建筑学学士学位,第三年即1923年,修毕研究生课程,得硕士学位。在两个暑假内,利用机会到纽约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实习,并在业余参加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大学毕业后,在费城和迈阿密市实习时,他是我国在海外唯一的建筑界人士参加南京中山陵纪念堂的方案设计竞赛者。图件寄到国内,及时列入评选,虽远离现场,对地形环境了解不足,资料又缺乏,竟获得荣誉一等奖,已显示其过人的才华。
赵深在返国以前,先他2年毕业的范文照几次从上海写信邀他合作。他由于公费可领至1925年,而且在美国有较多的实习机会,有相当的额外收入,所以,留居美国直至1926年,与杨廷宝作伴同赴欧洲至英、德、法、意四国考察城市建设和古典建筑。在当时,研究考察欧洲尤其是意大利的古典建筑艺术,是很多建筑师的殷切愿望,赵深为此作了长期的准备,积蓄了充分的旅费。在欧洲考察期间,曾作了多幅水彩写生画,体现了他对建筑艺术的热爱与修养。
1927年初,他回到上海,与在纽约实习时的同事李锦沛重逢。当时李在上海青年会建筑处任建筑师,将赵推荐给该处主任美国人阿登生,聘为建筑师,订约6个月。在此期间,赵深负责设计了八仙桥青年会大楼工程,这是在国内的第一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高楼,在建筑界得到了普遍的好评。
1927年7月,赵深受聘到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范文照较多负责对外联系业务,而设计工作则大部分由赵深承担。
八仙桥青年会大楼的建造经费到1928年才有了着落,准备施工。因原青年会建筑处已经撤销,于是由李锦沛、范文照和赵深共同主持建造事务,直至完工。
1930年冬,赵深与范文照分手,自设赵深建筑师事务所。1931年2月,陈植承接了浙江兴业银行项目,就辞去东北大学教职,与赵深合伙,成立“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九一八事件发生后,1921年冬,童寯从东北来沪,与赵深、陈植合伙,3人创立了“华盖建筑事务所”。事务所通过赵深在范文照事务所工作时所结识的老关系,同时陈植与浙江银行界的一些老前辈有较深的情谊,业务得以逐步开展,并逐步建立起声誉。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化盖事务所业务暂时停顿。翌年,赵深由上海转道到抗战后方,一方面是因为长沙岳麓山清华大学工程未完,事务需要处理,另一方面也有到内地去开拓业务之意。他接到了一些内迁学校、工厂、科研机构及地方上的一些小型工程设计。后来由于业务的开展,童寯亦到内地共同工作,成立华盖的内地分部。3人各守一方,赵深常驻昆明,童寯兼驻重庆和贵阳,陈植则留驻上海处理本地业务。
抗战胜利后,赵深于1945年,童寯于1946年先后返回上海,于是华盖的内地事务所撤销。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也从重庆迁回,因此华盖除上海总所外,又分设事务所于南京,事务所的名称按建筑师学会的规定改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政权已濒临崩溃。华盖事务所坚持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1950年,全国开展了初步的经济建设。赵深看到我国建设事业前途广阔,就以华盖为基础,集合了其他五个事务所的11位建筑师,3位工程师组织起“联合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他被公推为主任,在上海、北京、新疆、石家庄等地承接了不少业务。在1952年上半年将一切业务基本结束,分别参加国营设计部门或入高校教学。其中赵深、陈植、罗邦杰、蔡显裕、许照5人于1952年7月加入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即华东建筑设计院前身)任总工程师,赵深并兼总体设计室主任。
1953年10月,建筑工程部要求调赵深到北京工作,他服从组织调配,到建筑工程部中央设计院(即后来的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任总工程师兼民用设计室主任工程师,但仍兼任华东设计院总工程师。到1955年4月调回华东设计院任总建筑师,同年又被任命为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赵深曾任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至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曾在1958—1962年组织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并任命几位建筑界的老前辈为委员会委员,赵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勤于设计创作和工程实践,但疏于著作论述。在他的设计方案的构思、观点、以及指导他人的设计方案的见解中,都包含有非常精辟的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建筑理论。可惜这些宝贵的见解都是表达的发言之中,未能及时记录和加以整理。他所创作的设计方案和绘画作品的手稿,都已散失,未能汇集,不能不说这是他留给后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