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最大的老兵100岁,与家乡亲人失联时间最长的达80年
“爸爸,我们回家了!” 2月22日晚6时57分,73岁的王茂富终于在萧山机场接到了首次从台湾来杭州的“亲妹妹”王秋香。从妹妹手中捧过父亲骨灰坛的那一刻,这位满头白发的杭州富阳老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嗓音颤抖。
王茂富大约一周岁的时候,身为军人的父亲就从杭州去了台湾。70余年来,他曾无数次想象再次见到父亲时的情形。如今,愿望终于实现,“亲妹妹”把父亲的骨灰和遗物送到了他的身边。
王茂富一岁时拍的照片,父亲王百川在台湾一直珍藏着。(王百川家属供图)
若你哥哥来寻人,请他体谅父亲弃妻儿的无奈
“爸爸,我今天就要带你回浙江,马上就能和哥哥他们团聚了。”出发去机场前,王秋香捧着养父的照片喃喃自语。
关于养父的过去,王秋香多少知道一些。
王百川是贵州黄平人,抗战时期后随部队在浙江杭州落脚,后娶当地女子吕氏为妻。1946年,吕氏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王茂富。1949年,44岁的王百川随部队到了台湾,在那个通信不便的年代,他曾托人寄信到杭州,却最终没能等到回信,直至1981年去世。
时刻思念妻儿的王百川,没有再组建新的家庭,直至晚年才从老乡那里收养了一个女儿,也就是王秋香。“每次假日我去找百川爸爸,他会带我一起逛菜市场,买好菜再亲自下厨做饭给我吃。”回忆起与养父相处的8年时光,王秋香说,养父始终待她如亲生女儿。
“百川爸爸对我有养育之恩,我无以为报。惟有带他的骨灰回归故里,与妻儿同聚。”王秋香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养父弥留之际的画面:他用那双满是皱纹的手,递过一张珍藏已久、明显泛黄的照片,照片的男婴,正是当年的王茂富。养父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她:“若你哥哥来寻人,请他体谅父亲弃妻儿的无奈。”
王百川托人从香港寄给妻儿的家书。(王百川家属供图)
如果条件允许,记得找到你在台湾的爸爸
海峡对岸,王百川的妻子吕氏一直在盼,直至2013年离世。
在杭州富阳,她含辛茹苦把儿子王茂富养大。自从丈夫去台湾后,再次得到丈夫的消息,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那个年代特殊,我们根本不敢跟别人说起在台湾有亲人。”王茂富说,当时信件是父亲从台湾托人从香港寄来的,因此根本无法获知父亲在台湾的住址等信息。但母亲多次跟他提起,“以后如果条件允许,要记得找到你在台湾的爸爸。”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茂富才从亲戚朋友那里辗转获知父亲的消息。王茂富马上写了封信过去。
1993年6月,王秋香突然接到一封从浙江杭州富阳的来信,寄信人正是王百川生前牵肠挂肚的儿子王茂富。王秋香在回信中告诉王茂富,养父王百川已经过世,到台湾后没有组建新的家庭,但是有她这么一位养女。
王茂富从那时起就认下了这个“亲妹妹”,王秋香也始终把王茂富当哥哥。但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后来再度失去联系。
为了寻找王茂富,王秋香曾尝试按照信件上的地址寄快递过去,却被退回了。王茂富的儿子王文华也曾委托各种关系打听这位姑姑的信息,但始终没有线索。
直至2018年12月,王秋香在网上搜索到了今日头条的“两岸寻亲”项目,将求助信息以邮件的形式发了过去。她万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反馈:哥哥找到了!
原来,今日头条将这条寻亲消息在杭州地区弹窗,有人打电话给王文华,说线索中提到的人,很像他的父亲王茂富。王文华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他们确认,寻亲人正是妹妹王秋香。
通过手机视频,王茂富一家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妹妹王秋香,聊了没几句,电话两头的双方都泣不成声。
记者了解到,“两岸寻亲”是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的子项目,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发起,希望帮助失散的两岸家庭团圆。截至2019年2月15日,该项目一共发布、推送293例两岸寻亲信息,帮助119个两岸家庭团圆。其中年纪最大的老兵100岁,与家乡亲人失联时间最长的达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