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私人捐赠商氏或称最——商志馥
商志馥教授出身于一个“祖孙翰林”的文化世家。祖父商衍鎏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探花,1912年应聘德国汉堡大学,建立了德国第一间汉学研究中心。父亲商承祚先生为著名古文字学、考古学家。
商承祚生前砥砺自己并告诫家人的话总是“藏宝于国,施惠于民”,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留有这样的箴言:“文物藏之子孙,莫若藏之国家。藏之子孙,难免散失;藏之国家,万无一失。”据介绍,商志馥生前与姐姐商志男女士、弟弟商志香覃先生三人将祖父和父亲收藏的大量文物、藏书、著述和手稿等慷慨地捐赠给全国各地的公藏机构。
从1964年开始,商家先后捐赠数千件文物,接受其捐赠数量最多的深圳博物馆达500多件。受捐单位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嘉定博物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中山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等。捐赠物中包括商代青铜钺、唐代经卷《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代石砚、明代祝允明书法手卷、清代郑板桥水墨四面风竹图轴、近代徐悲鸿墨宝等珍贵文物。
国家文物局前局长曾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私人捐赠中,商家可能最多。商家人多为工薪阶层,但没有人想过靠文物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