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376
本馆由[ 天堂墓匠 ]创建于2009年12月29日

科技战线上的老黄牛——张德庆

发布时间:2009-12-29 11:45:52      发布人: 天堂墓匠
        中国内燃机工程专家。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德庆是中国汽车技术奠基人之一,他用自己的才华与执着,在内燃机节能、代用燃料、石油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提出过不少见解。
  1900年8月10日出生于江苏宝山吴淞商人之家,1977年10月卒于北京。
  1907年随启蒙先生王企宋读书,1910年改从荣先生(蕴藻浜车站站长)学英文,1911年入乡立两等小学,1913年春入宝山县立高小,1915年入南洋中学,1919年考入南洋大学,1921~1923年在交通大学学习,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他在青年时代,抱着科学救国的宏愿,自费赴美国、德国留学达四年之久。1925~192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进修,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他并不满足于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主张理论与实践并重。曾在美国西屋公司实习,获电气工程师证书。
  为了进一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赴德国西门子总厂实践,实习电机电器与电讯工程。力求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1929年回国。曾任上海兵工厂工程师兼炮弹厂主任,戚墅堰电厂工程师,1931年末工人传闻年奖金被厂长宋适骠吸鸦片用光,群起索奖捣毁了厂长室,厂长迁怒于他乃辞职。1932年1月任中国白铁制造公司工程师。不久“一·二八”事变爆发,他积极参与十九路军的抗日活动,协助审查抗日技术建议提出处理意见。总结回国以来,他痛切感到:要彻底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面貌,首要的是人才,“科学救国”需要更多有志于复兴中华民族的人接受先进科学知识、先进科学技术的教育。为此,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任浙江大学教授。l936年中德合资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成立,专业在此的张德庆应聘工程师,赴德国本茨汽车厂和捷克斯柯达汽车厂研究制造工艺和设备,任上海公司工程师。
  七·七”事变后,他回国担任了株州总厂副厂长。领导了厂房的设计施工,租用民房建立了铸工和机工车间,开始生产汽车零件。但德资设备一直不肯运来。因敌机骚扰,1938年末,总厂被迫疏散,到九龙柴湾角建南华铁厂。他主管设计和计划工作。不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九龙。家中除被褥和书籍外被抢劫一空,只得和5岁的儿子(惠中)靠工人周济度日。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仍坚持撰写《桐油汽车》,试图为中国寻找一种替代能源。据此,他分析了烧桐油后发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措施。
  1942年转道澳门回到桂林良丰分厂。当他知道厂方已无生产汽车意向时随即离开。之后他到重庆国立交通大学任教,并为该校编写了《工具机之构造》、《冶金原理》等教材。当时他切身感到中国抗日战争处于不利地位,机械化装备过少是原因之一,并欲在机械化装备上尽力。这时重庆国民政府兵工署成立了特种车辆修造厂,他应聘兼任该厂代总工程师。
  1945年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聘任他为中央汽车配件制造厂总工程师,被派赴美国到最早实行科学管理的特伯制造厂研究生产管理方法。以后配件厂划归资源委员会领导。
  他于1946年7月回国后,却改派他去接收张博发电所。他愤然辞职去教书。
  1947年应邀回沪,任公交筹备会技术组长兼修造厂厂长。他到厂一看:油污遍地;电石、喷漆和铁器氧化的气味熏人。他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工作环境,关心工人疾苦,因此深受工人爱戴。
  但反动官僚借此中伤、破坏他的工作。终于在1948年3月,他气愤之下毅然辞职。后被德士古煤油公司聘任。 
  上海解放前夕,朋友们约他逃走,在妹夫吴景崧的帮助教育下,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急需科学技术人才,坚持留在大陆。他说“难道我们还要跟着反动派臭到底、自绝于人民吗?共产党来,一定会努力建设新中国的”。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8月,应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军代表邀请,他毅然放弃德士古公司的优厚待遇,继续担任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总工程师兼机务处长。
  由于中国当时“贫油”,西方各国又实行了经济封锁,一时汽油匮乏。此时,年逾五十的张德庆开始通宵达旦地研究白煤车,试图用白煤替代汽油,最终设计出理想的“公车5式”煤气发生炉,解决了上海的燃眉之急。为人民交通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获上海市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50年初,毛泽东在莫斯科同斯大林会谈,确定了包括苏联援建载货汽车制造厂在内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成立了汽车实验室。该室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52年,张德庆调入汽车工业筹备组,任汽车实验室主任。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为汽车工业培养输送人才、开展试验研究、翻译图纸资料等。拥有精通数门外语能力、扎实汽车专业技术的张德庆,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他亲自建立了图书馆,培养人才;同时,他带领汽车实验室完成了行业几百种产品性能试验和质量检验,并新添了许多试验室和设备,在发动机、材料试验方面成为了全国的中心。青藏、康藏公路修筑,因高原缺氧,汽车运输遇到了功率降低的问题,交通部将提高汽车功率的任务委派到了汽车实验室。在张德庆主持下,汽车实验室研制出了汽车增压器,有效地解决了高原地区汽车增压的问题,在今天这项技术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1952年6月当他奉调长春,参加建设汽车工业后,兴奋异常,他预感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汽车工业的夙愿即将实现。为了理想和事业,他放弃了上海优裕的生活条件,毅然只身北上迈入中国汽车科研创业之路。并在此后长期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研究所所长。
  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人民政权的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规划和汽车代用燃料的研究工作。他先后担任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届代表,上海市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机械、电机组成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机械组成员、交通运输组副组长,国家科委内燃机组副组长、可燃矿物综合利用组副组长、石油炼制组成员、技术科学学组工程热物理组副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一至三届常务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了建设,在缺乏技术干部的窘境下,张德庆调出了77%的技术干部共150余人进行支援,翻译整理了苏联提供的大批图纸资料。1954年张德庆参与了《机械工业标准》的制定;1955年,他参加组织制定了Ⅸ汽车行业标准系列化》,1957年和1962年,他分别在莫斯科和北京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准会议,1962年,张德庆又参与了国家科委10年科学发展规划和汽车工业10年规划的制定。1956年,张德庆率中国汽车工业考察团对匈牙利、民主德国和苏联的汽车科研机构进行考察,并建立了联系。又在1957年同苏联汽车与发动机科学研究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由于他对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曾应邀列席最高国务会议,聆听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1958年,张德庆受国家科委的委任,主持了“解放”、“跃进”等车型改装煤气车的技术设计,如预期般取得了成果,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一年之后,对燃料已有积淀的张德庆向国家上书《关于制定我国燃料政策的建议》,其中提到对液体燃料要厉行节约,发展柴油机,压缩天然气等措施,意识前瞻。除了燃料技术,张德庆在汽车技术方面也做着自己的贡献。   
  1975年任“机械工程手册”、《柴油机设计手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的特约编辑、编委副主任。他曾是实用(企业)管理改进会、中国工程师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中国发明者学会会员。
  1977年,为新中国汽车事业劳累一生的张德庆在长春溘然长逝。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