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何振清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35060360
本馆由[ 军人的后代 ]创建于2009年12月07日

解放军精兵从70个军到18个集团军(收藏资料)

发布时间:2011-04-17 13:17:54      发布人: 军人的后代

 最近读到一篇署名为CHENJUN的文章,稍加修改收藏了。

   在2006年12月29日我国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以前,解放军陆军军的数量始终是一个谜,解放初期,我军共拥有70个军,到2006年白皮书公布为18个集团军 

   解放军陆军历史上的70个军是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部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命令各野战军所辖纵队改称军,(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70个军。194811月至195210月,我军共组建67个军。第56军、57军、59军一直没有组建过。)   

   全军共编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军。

   当时,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军共下辖带有军的19个兵团,其中第一野战军下辖第一、第二兵团;第二野战军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第四野战军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华北军区野战军下辖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第十八、第十九兵团和所属军在解放战争后期改隶第一野战军。

   全军五大野战军和兵团共下辖70个军,其分布是:

   第一野战军共有12个军,分别是:第一兵团下辖的第1、2、7军;第二兵团下辖的第3、4、6军;第二十二兵团(1949年12月新疆起义部队改编而成)下辖的第5、9军和独立第1、2、3军。此外,第一野战军还直接下辖第8军。

   第二野战军共有10个军,分别是:第三兵团下辖的第10、11、12军;第四兵团下辖的第13、14、15军;第五兵团下辖的第16、17、18军。此外,第二野战军还直接下辖第19军。

   第三野战军共有16个军,分别是:第七兵团下辖的第21、22、23、35军;第八兵团下辖的第24、25、26、34军;第九兵团下辖的第20、27、30、33军;第十兵团下辖的第28、29、31、32军。

   第四野战军共有19个军,分别是:第十二兵团下辖的第40、45、46军;第十三兵团下辖的第38、47、49军;第十四兵团下辖的第39、41、42军;第十五兵团下辖的第43、44、48军;第二十一兵团(1949年11月陈明仁起义部队改编而成)下辖的第52、53军。此外,第四野战军还直接下辖第50、51、54、55、58军。

   华北军区野战军共有13个军,分别是:第十八兵团下辖的第60、61、62军;第十九兵团下辖的第63、64、65军;第二十兵团下辖的第66、67、68军;第二十三兵团(1949年9月绥远起义部队改编而成)下辖的第36、37军。此外,华北军区还直接下辖第69、70军。

  70个军精简整编裁减扫描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2003年,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10次大裁军,成建制裁减军的建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夕至1982年9月。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7次大裁军,共撤销和改编了38个军,其中15个军撤销,23个军改编成军兵种部队和经济建设部队。此外,建国后人民解放军兵团建制全部取消,军直接隶属大军区领导。

   第8军1949年5月29日撤销,军部与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军区。

   第58军军部机关1949年9月与河南军区机关合并,所属部队调归河南军区和湖北军区。

   第70军1949年11月撤销,所属部队调归第67军和华北军区。

   西北独立军第1军1949年11月撤销,所属部队调归62军。

   西北独立军第2军1950年12月撤销,所属部队调归宁夏军区。

   西北独立军第3军1950年5月撤销,所属部队调归西北军区。

   第52军(陈明仁部)(博主:番号待考证1951年9月2日撤销,所属部队归二十一兵团直辖。

      第61军1952年7月撤销,所属部队调归第60军和川北军区。

   第62军1952年7月改编成西康军区,所属部队改编成公安部队和西南军区部队。

   第18军1952年2月10日改编成西藏军区。

   第17军1952年3月17日撤销,所属3个师分别改编为兴仁军分区、镇远军分区和独山军分区。

   第48军1952年3月15日改编成第二十一兵团兵团部,所属部队改编成公安部队和工程部队。

   第45军1952年10月与第44四军合编为54军。

   第22军1958年2月与其他部队合编为守备部队。

   第二阶段:

   1985年百万大裁军,32个军又撤销了8个军。所余24个分别集团军化。

   第三阶段:

   1997年50万大裁军,24个集团军又撤销了2个(另一说法为3个:第28、64、67军)。

   第四阶段:

   2003年20万大裁军,22个集团军撤销了4个(另一说法为3个:第23、24、63军),余18个集团军。

   新中国成立后的10次大裁军,人民解放军陆军共撤销了29个军。

    70个军转隶为军兵种扫描

   我军在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上是单一的陆军,陆军又以步兵为主,海军、空军和其他军兵种部队基本上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人民解放军在中央军委领导下共建立了10个军兵种领导机关。

   1949年11月11日,成立了空军领导机关;

   1950年4月14日,成立了海军领导机关;

   1950年5月1日,成立了军委通信部;

   1950年8月,成立了炮兵司令部;

   1950年9月,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

   1950年11月8日,成立了公安部队领导机关;

   1950年12月,成立了防空军司令部;

   1950年12月,成立了工程兵司令部;

   1953年9月9日,成立了铁道兵领导机关;

   1956年1月,成立了防化学兵部。

   至此,陆军的军兵种已基本上得到了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70个军的大变革正是为满足这些军兵种发展的需要。

   有4个军改编成海军:第30军1950年1月16日改编成海军,所属部队分别调归第20、26、27军;第10军1952年4月25日撤销,军部和1个师调归海军,其余部队改编为装甲兵和调归华北军区;第35五军1950年1月撤销,军部及军属炮兵团改编成华东海军,所属3个师分别改编成绍兴军分区和杭州警备区;第44军1952年10月撤销,军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131师调归海军青岛基地,其他两个师分别调归54军、43军。

   有6个军改编成空军:第49军1952年1月8日改编为空军第3军军部,所属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和转隶其他部队;第51军1950年9月24日改编成中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所属部队与湖北军区合并;第25军1952年7月20日整编成空军,所属部队1个师调归空军,其余调归第23、20军和江苏军区;第11军1952年10月改编成空军第5军,其182师改编为铁道兵,其32、33师分别调归第16军和第60军;第33军1950年11月撤销,所属部队1个师改编为军委空军,其余部队调归第27军和福建军区;第15军1961年3月改编成空降部队。

   有3个军改编成公安部队:第33军1950年11月改编成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所属4个师改编成公安师;第34军1950年11月撤销,军机关一部组建华东军区航空处,另一部和部分部队改编为华东公安部队;第29军1950年11月18日改编为军委铁道公安司令部,所属部队1个师调归军委空军,其余部队调归福建军区。

   有3个军的部队改编为炮兵:第4军1952年9月撤销,军部改编成中央军委城防高射炮兵学校,所属部队改编成炮兵和铁路公安部队;第7军1951年10月5日撤销,军部充实到第一高级步兵学校,部队改编成炮兵和空军;第3军大部分部队1952年6月合并到第1军,军部改编为西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所属部队两个师合到第1军部队,两个师改编成炮兵和空军。

 

   70个军支援经济建设扫描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70个军中有7个军改编成农建部队、石油部队和建筑工程部队。

   第5军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1954年10月改编成新疆哈萨克自治区军区,后改编成伊犁军区,部队改编为农建师。

   第19军1952年7月1日改编成陕西军区,所属第55师调归西北军区,第57师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其余部队番号撤销。

   第9军(新疆)1952年11月撤销,所属部队改变成新疆农业建设兵团第7、8、9师。

   第2军1953年3月撤销,军部整编成南疆军区,所属部队大都整编成新疆农业建设部队。

   第6军1953年5月与西北军区航空处合编成西北军区空军,所属部队改编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建部队。

   第36军(绥远改编)1952年2月改编成建筑工程部队,部分部队归兵团直接领导。

   第37军(绥远改编)1952年2月改编成建筑工程部队,部分部队归兵团直接领导。

   除了军部撤销外,人民解放军还将大量成建制的作战部队集体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

   1952年初,当时的人民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了部队集体转业的决定。这一年有4个整师、11个整团,共46.5万余名官兵集体转业,变成了铁路、水利、建筑、林业和屯垦大军。

   1954年8月,王震率人民解放军第一、二十二兵团集体转业,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开发中国大西北。

   1958年3月,中国为开垦荒地,发展国营农场,将5个预备师、2个预备医院,共10万官兵集体转业,开赴密山垦区和合江垦区。

   1960年2月,沈阳、南京、济南3个军区的3万官兵集体转业,奔赴东北松辽平原,开发大庆油田。当时,转业官兵占油田职工总数的54%。

   1962年至1964年,国务院抽调13万基层军官转业充实到商业、粮食、供销合作社,发展中国经济。

   1964年5月,中央组织部从部队抽调5500多名军官转业到工交、财贸、农林等部门工作。

   截至1965年,共有55万多名军官被政府安置到地方参加经济建设。

   十年“文革”期间,有41万转业军官被错误地按士兵作复员安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纠正“文革”期间的错误,政府竭尽全力将复员安置的41万军官改为转业,恢复了地方干部身份。

   1981年,有8万多名军官转业充实到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在这之后,更大的安置任务接踵而来。1982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51万官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

   1982年以后,人民解放军干部转业走上正轨,每年大约有4万名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再没有出现过成建制的部队集体转业的情况。

    70个军保留部队现状扫描

   2003年,人民解放军进行第十次大裁军,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陆军的70个军,在陆军只保留了18个军,并逐渐发展成为集团军。

   这18个军中有当年第一野战军中的1个军;第二野战军中的4个军;第三野战军中的5个军;第四野战军中的7个军;华北军区野战军中的1个军。这18个集团军分布在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兰州、成都7大军区,成为解放军陆军的机动作战部队。

   这18个集团军:即第1军(驻浙江湖州)、12军 (驻江苏徐州)、13军(驻重庆)、14军(驻云南昆明)、16军(驻吉林长春)、20军 (驻河南开封)、21军(驻陕西宝鸡)、26军(驻山东潍坊)、27军(驻河北石家庄)、31军(驻福建同安)、38军(驻河北保定)、39军(驻辽宁辽阳)、40军(驻辽宁锦州)、41军(驻广西柳州)、42军(驻广东惠州)、47军(驻陕西临潼)、54军(驻河南新乡)、65军(驻河北张家口)集团军。

   陆军中保留的18个军发生了三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从骡马化发展成摩托化和机械化

   198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机械化集团军试点,目前全军陆军机械化部队的数量已经超过半数。

   第二个变化是由步兵军转变为多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在提出人民解放军裁军百万之前,就酝酿组建人民解放军的集团军。1980年3月,他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指出:要根据军队装备不断改进的情况,搞些合成军、合成师,这样便于合成训练,便于指挥员熟悉特种兵的指挥,把平时训练和战时使用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要当作制度问题、体制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接着,在一个未来作战研讨会上,邓小平又指出:有的同志提出来,过去我们也设想过,比如一个军,组成一个合成军,有炮、有坦克、有导弹,炮包括防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集团军。不久,邓小平提出可以先搞一些军作试验。

   1983年,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转变的指示,经过反复论证,于1984年4月组建了人民解放军的集团军。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人民解放军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军全部改变成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在此之前,人民解放军的步兵军不包括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兵种,这些兵种都自成体系,战时临时配属给步兵军。

   目前人民解放军陆军的集团军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航空兵等诸多军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军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步兵不再是老大哥,专业兵种的数量超过了步兵,炮兵的数量居第一,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

   第三个变化是隶属部队的编制变化。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命令各野战军所辖纵队改称军,当时军的编制是军、师、团、营、连、排、班的编制;现在部分集团军改为军、旅、营、连、排、班的编制,作战单元逐步小型化、合成化、模块化。

   在陆军军的变革中,不仅步兵的数量大大减少,骑兵、司号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被取消,伪装部队、特种侦察兵、气象兵等新型兵种专业不断产生。

    人民解放军陆军由70军演变成18个集团军的最大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历史性转变。(摘自党史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首任首长

 

第1军   军长:贺炳炎  政委:廖汉生 

第2军   军长:王震    政委:王震 

第3军   军长:许光达  政委:朱明 

第4军   军长:王世泰  政委:张仲良 

第5军   军长:列斯肯  政委:顿星云 

第6军   军长:罗元发  政委:徐立清 

第7军   军长:彭绍辉  政委:孙志远 

第8军   军长:姚咭    政委:缺 

第9军   军长:赵锡光  政委:张仲翰 

第10军  军长:杜义德  政委:王维纲 

第11军  军长:曾绍山  政委:鲍先志 

第12军  军长:王近山  政委:王近山 

第13军  军长:周希汉  政委:刘有光 

第14军  军长:李成芳  政委:雷荣天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委:谷景生 

第16军  军长:尹先炳  政委:王辉球 

第17军  军长:王秉璋  政委:赵健民 

第18军  军长:张国华  政委:谭冠三 

第19军  军长:刘金轩  政委:张邦英 

第20军  军长:刘飞    政委:陈时夫 

第21军  军长:滕海清  政委:康志强 

第22军  军长:孙继先  政委:丁秋生 

第23军  军长:陶勇    政委:卢胜任 

第24军  军长:王必成  政委:廖海光 

第25军  军长:成钧    政委:黄火星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委:王一平 

第27军  军长:聂凤智  政委:刘浩天 

第28军  军长:朱绍清  政委:陈美藻 

第29军  军长:胡炳云  政委:张藩 

第30军  军长:谢振华  政委:李干辉 

第31军  军长:周志坚  政委:陈华堂 

第32军  军长:谭希林  政委:彭林 

第33军  军长:张克侠  政委:韩念龙 

第34军  军长:何基沣  政委:赵启民 

第35军  军长:吴化文  政委:何克希 

第36军  军长:刘万春  政委:康健民 

第37军  军长:张世珍  政委:帅荣 

第38军  军长:李天佑  政委:梁必业 

第39军  军长:刘震    政委:吴法宪 

第40军  军长:韩先楚  政委:罗舜初 

第41军  军长:吴克华  政委:莫文骅 

第42军  军长:万毅    政委:刘兴元 

第43军  军长:洪学智  政委:赖传珠 

第44军  军长:邓华    政委:吴富善 

第45军  军长:黄永胜  政委:邱会作 

第46军  军长:詹才芳  政委:李中权 

第47军  军长:梁兴初  政委:周赤萍 

第48军  军长:贺晋年  政委:陈仁麒 

第49军  军长:钟伟    政委:袁升平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委:徐文烈 

第51军  军长:张轸    政委:杨春甫 

第52军  军长:王劲修  政委:杨树根 

第53军  军长:彭杰如  政委:王振乾 

第54军  军长:丁盛    政委:谢明 

第55军  军长:陈明仁  政委:王振乾 

第58军  军长:孔庆德  政委:方正平 

第60军  军长:王新亭  政委:王新亭 

第61军  军长:韦杰    政委:徐子荣 

第62军  军长:刘忠    政委:袁子钦 

第63军  军长:郑维山  政委:王宗槐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  政委:王昭 

第65军  军长:邱蔚    政委:王道邦 

第66军  军长:萧新槐  政委:王紫峰 

第67军  军长:韩伟    政委:旷伏兆 

第68军  军长:文年生  政委:向仲华 

第69军  军长:孙毅    政委:林铁 

第70军  军长:韦杰    政委:甘渭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