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3356620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5月24日

悼念张牧石先生

发布时间:2011-05-24 09:20:4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今天下午,在网上见到冬雨轩王继超兄发布的讣告:“当代词坛巨擘、金石大家、一代津门雅士张牧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52123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4岁。”继超兄与张老交游密切,想来消息不会错。我当即通知朴庐胥兄,他正在编辑《当代学人自作诗词手迹选》,20余人的大名单中,张牧石先生是年龄最小的。我写此文时,胥兄已在去往天津的动车上了。
      在我的藏品中,有三件与张牧石有关,年代不一、形式不一却极具特色。
      第一件:“张伯驹、黄君坦、张牧石题杨绍箕孤植小筑图诗书小手卷”,来自冬雨轩。这张作品合作与1978年,那时唐山大地震时搭的地震棚还没有拆,许多地震棚就像电视剧《贫嘴张大民》中那样盖在树周围。杨绍箕请潘素画山水小卷《孤植小筑图》,请张伯驹等先生题诗,张伯驹作“浣溪沙”,黄君坦作“减字木兰花”,张牧石作“六言两首”。张诗曰:
    雾影随风偃仆,烟痕逐日姓昏。屋外秋声槭槭,漠然独倚孤根。
    万叶纷纷扰扰,一身昧昧昏昏。别有攻坚利器,何妨错节盘根。
    六言两章,题绍箕孤植小筑图,时在丙辰岁抄,古姚茸客。
      第二件:“题石缘印社五周年诗笺”,来自张老本人。1994年,我任副社长兼秘书长的石缘印社迎来了五周年社庆,举办社员作品展,我函请众多著名篆刻家为社庆和展览题词。97日,收到了张老的题诗,写在一张荣宝斋的八行笺上,诗曰:
    弹指欧盟已五年,雪泥鸿爪共雕镌。玲珑华乳芝红浸,道义千秋石上缘。
    石缘印社成立五周年成果展,岁在渔风、阏逢淹茂秋月,张牧石。
      第三件:“张牧石、华人德、丛文俊跋北魏田延和造像”,来自止堂。华人德先生跋曰:“智慧照十方,庄严诸法界。大慈念一切,无碍如虚空。戊子新岁,人德敬书唐贞元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北魏田延和等三十六人造像,现藏河南省博物馆,为淇县城关出土。此为背屏,刊刻甚精。”张牧石先生跋曰:“增长诸功德,如水生莲花。弘一法师集句,津门张牧石题。”丛文俊先生书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三位先生皆为当代题跋之高手,在一张拓片原纸上题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弥足珍贵。
      我原来想请张牧石先生题写“三惜草堂”斋匾,朋友也答应帮忙,可惜因张老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实现,看来这只能是永久的遗憾了。
      张牧石,1928年生于天津,字介盦、又字扬斋,号邱圆,别署月楼外史、麋翁、眉翁。诗人、书法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家。早在少年时代就受家学影响,渐而养成涉学广博、“灵悟妙觉”的学识品格。还是在读书的时候,他即拜篆刻家寿石公为师,由此“成为研习书印诗词的发端”。其后,随着学问不断丰富,艺术之名远播,先后结识了章士钊、张伯驹、俞平伯、黄君坦等书画、金石、诗词界的前辈名人大家,酬唱作和,或联袂挥毫,或雅谈清趣,或鉴赏文玩……张牧石所接更广,所学更宽,所见更富,所识更丰。
      张牧石先生书法从最古老的汉字象形、甲骨文起手习书,学古人、写古文、研究古代史,却又不让一个“古”字捆绑了手脚。他真草隶篆诸事俱擅,尤以石鼓文最富神采,不仅字形刚若铁画,媚若银钩,且能达到逸气高致,古风与己意相合相会的意境。张牧石治印不只是“刻章”,而以研究金石、文字之学为先导,追古踪而不覆蹈,出已意而不滥造。他的印学上追秦汉之风,植入吴昌硕、黄牧甫“黟山派”之法,风格独具,屡有出新。由于不囿秦规汉矩,在刀法、篆法、章法上注重与书法相结合,不仅以行草字体入印,更有富于时代气息和现代装饰意味的肖形印、肖像印刊行。张伯驹先生将张牧石与陈巨来并称为篆刻界的“南陈北张”,可见张伯驹甚爱张牧石之才。张伯驹晚年常用印章多出自张牧石之手。张牧石先生还是当代著名词人,与寇梦碧、陈宗枢并称津门词苑三家。古稀之后,还担任《中国书画报》编审、在大学讲台讲授古典文学、文字学等课程之余,坚持写字作画、奏刀治印,研究金石文字;为文著书,作诗填词,研究音韵格律。张牧石先生崇学问,尚修养,以学养治艺的精神,在书画、篆刻、诗词乃至舞蹈、武术、戏曲、曲艺界久有传名,面对纷繁的艺术市场,他以清恬之心视若浮云。已有《茧梦庐诗词》、《张牧石诗词集》、《篆刻经纬》、《汉印撷英》、《张牧石印谱》、《茧梦庐诗话、词话、印话》、《能婴室脞录》、《张牧石艺略》等刊行。
      可惜的是,其晚年时,章士钊、张伯驹、俞平伯、黄君坦、萧劳、夏承焘等众多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写给他的信札、诗稿等珍贵资料不知何故从家中流出,散落民间,再也无缘聚在一起,为研究张牧石的生平与艺术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1
5222130分于三惜草堂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