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3275
本馆由[ xcs2pfdg ]创建于2009年12月31日

父亲李汉俊牺牲时,李声香奇还没出生

发布时间:2011-07-01 21:55:51      发布人: jackson

昨日,李声香奇向本报记者讲述父辈的故事。本报记者 孙辰 摄

现在网消息 上个周末,武汉大学化学院的退休教授李声香奇(yi)跟往年一样,带上儿子一起,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扫墓。每年来为这位革命先烈扫墓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个子小小、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李汉俊的小女儿。“父亲牺牲后20天我才出生,我没有见过他,但父亲的很多精神影响了我的母亲,母亲教给了我很多。”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昨日,在珞珈山下一间普通的教工宿舍里,李声香奇向记者讲述了父辈带给自己的深刻印记。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为黄陂南路374号),当年正是李汉俊以商讨《新时代丛书》编辑事宜为由,在这个自己曾经的家中巧妙掩护,使得“一大”得以顺利召开。

“一大”以后,李汉俊在1922年接到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代理校长张继煦的聘请,担任该校社会学教授,并在学校开设唯物史观课程。

1947年,李声香奇考入武汉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成为李家第二代“武大人”。现在,李声香奇的儿子在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任教,孙子也从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事实上都是巧合,我考进武大时,根本不知道父亲曾经执教的武昌高师就是武大前身,我儿子原来是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来并入武汉大学。”李声香奇表示,一家四代同时与百年武大结缘多少有些“阴差阳错”。

“父亲通过母亲影响了我”

1927年11月,国民党西征军进抵武汉。12月17日,李汉俊在藏身的日租界内被捕,当晚牺牲。当时李声香奇还在母腹之中,20天后才出生的她,没有来得及见父亲一面。

“但父亲的很多行为和思想深刻影响了母亲,她又反过来影响了我。”李声香奇说,母亲陈静珠在嫁给父亲之前是个普通的“来自小镇的少女”,基本没有什么文化。

因为李汉俊大哥李书城(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农业部部长)与陈静珠的姐夫万声扬交好,通过万声扬的介绍两人才得以结婚。

“我妈妈常跟我说,父亲很聪明,很有学问,能说很多外国话。”在陈静珠看来,会英法德日四门外语的李汉俊十分了不起,而且很会写文章,会演讲。陈静珠以此鼓励女儿好好学习,将来做个跟父亲一样的“文化人”。

“妈妈本来没什么文化和见识,但嫁给父亲后,受父亲‘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常常教育我说女人要自立自强。”李声香奇说,正因为如此,在后来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陈静珠也坚持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

幼年时代的逃难生涯

李汉俊牺牲后,在李书城帮助下,陈静珠在文明路建了一栋两层的小楼,上下8间房,母女俩自住两间,靠其余六间收租过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很快被日军攻陷。在此之前,伯父一家已经撤离武汉,李声香奇跟母亲继续住在炮火包围的小楼里。不久,武汉沦陷,李声香奇跟母亲随着姨夫一家开始了逃难的生活。

“一开始去了长阳,跟姨夫一家生活在一起,后来姨夫因病回四川,姨妈跟我妈妈带着几个孩子又到了枝江。”这个时候开始,李声香奇开始了一生当中最为艰苦的岁月。

因为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母女俩的任何支出都要省吃俭用,她们在家附近的一块菜地里自己种菜,李声香奇还常常在放学后到山上捡松枝树叶当柴烧。“那时候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都吃腌菜,吃个鸡蛋是很了不得的事。”

在艰苦环境下考入武大

在枝江住了3年后,一直驻扎在江对岸松滋县的日本人突然过江袭击,李声香奇不得不跟母亲再次逃难。由于走得仓促,陈静珠只来得及带上一些首饰和细软,母女俩跟着枝江中学的逃难学生队伍步行20多天,一路走到恩施投奔伯父李书城。

当时,李书城只是通志馆馆长,收入不高,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为了不给伯父添太多麻烦,陈静珠住在李书城家,李声香奇则住进逃亡学生收容所。

在恩施,坚信读书才能自立的陈静珠坚持让女儿继续读书,李声香奇入读了当时的恩施七女高,成绩优异。“只要我书读得好,我妈妈就很高兴,这是我能给她的最大安慰。”李声香奇回忆,当时七女高有高低床睡,这对她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

唯一不足的是天气很冷,她的被子很薄,因为上铺没办法铺稻草,“常常睡到半夜被冻醒。”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她最终考上武汉大学。

母亲墓地被毁比较遗憾

在李声香奇家中,至今保留着很多珍贵的旧相片,包括陈静珠与李汉俊结婚时的合影等,这些照片陈静珠一直随身珍藏,在抗战时期东躲西藏到处保命的时候也没有丢失。

李声香奇说,很多东西都已经散失,唯有一个父亲讲学时曾用过的皮包一直还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在搜集烈士遗物时,她把它捐了出去,现存于烈士陵园。

1964年,陈静珠病逝,李声香奇将母亲安葬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华中农学院。

“文革”期间,大量墓地被毁,陈静珠的墓也在其中。“现在每逢清明,我只能在去祭奠父亲时一起寄托对母亲的哀思。”这件事情,成了李声香奇多年的遗憾。

本报记者 刘丹

——— 链接 ———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