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
机智掩护中共一大代表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
李汉俊:南湖火种在珞珈山下燃烧
1918年岁末的一天,一艘轮船缓缓驶入上海码头,28岁的李汉俊,从日本学成回国。
从此,在上世纪中国百年沧桑史中,李汉俊留下了9年的笔墨。
9年间,李汉俊以笔为枪,成为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播火者”。
9年间,李汉俊书生意气,中共创始人之一的名号却鲜为后人所知。
学者眼中,李汉俊在中共建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堪与陈独秀、李大钊媲美。在年逾古稀的甘子久看来,外祖父李汉俊“是学者,不是政治家”。
外祖父1890年出生在湖北潜江一个贫穷的教书先生家里。1915年7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学科,与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有师生之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外祖父一生大部分时间扮演着马克思主义布道者的角色。在中共“一大”上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眼中,他是“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开国元勋董必武回忆外祖父时也曾说过,“他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外祖父和董必武都是湖北人。两人相识于1919年的上海。董必武曾在回忆中谈到,“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主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中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马克思主义。”
机智掩护中共一大代表
“1920年,外祖父连续干了三件事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笔。”甘子久说,“5月与陈独秀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和陈独秀、李达等人组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还是上海外国语学社——党最早培养干部的学校的创始人。”
一年后,又一个夏夜,在已迁至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李公馆”里,来自山东、湖南、湖北、北京等地党组织及共产国际的代表围坐在一起,秘密召开了中共“一大”,酝酿着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组建中国共产党。
这个红色起点即将落笔之际,一个不速之客不期而至,代表们迅速撤离。为掩护同道者,外祖父留了下来,以屋主亲属的身份与随后而来的法国巡捕展开周旋。
“你们开什么会?”“我们在编辑新时代丛书,没有开会。”“他们是什么人?”“北大教授。”“那两个外国人是什么人?”“也是北大教授,趁暑假来上海。”“你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社会主义书籍?”“我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什么书都要看。”
面对盘问,外祖父从容冷静、见招拆招,一边用法语机智应答,一边牢牢站在桌子前,用身体挡住压在玻璃板下的会议纪要。一番折腾过后,巡捕一无所获,悻悻离去。1921年8月初的一天,嘉兴南湖上,这群年轻人再聚首,缔造了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的奇迹。
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
1922年,外祖父回到武汉。
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的前身),外祖父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位把唯物史观列为高校教学科目的教授,他主讲的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科目,因为思想新、学说新,一下就抓住了青年学生,场面火暴时,教室里坐不下,连窗台上都站着人。
1923年春,李汉俊、陈潭秋组织全校师生声援“二七”大罢工,一边谴责北洋军阀的罪恶行径,一边选派学生代表带着精心制作的旗匾,慰问受伤的工人同志。李汉俊还带领4名学生,随陈潭秋、林育南、施洋等参加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
“四·一二”政变后,反动当局逮捕屠杀共产党员,李汉俊利用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教育厅长和青年部长的合法身份,把300多名尚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安排在青年部和中山大学工作,并将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二三百人全部营救出狱。
1927年4月,李大钊英勇就义。5月22日,李汉俊在一次纪念李大钊的演讲中毫无畏惧地说:“无论何时何地,均必须有牺牲的决心。”
没想到一语成谶,同年12月17日,李汉俊被军阀胡宗铎以“共产党首领”和“密谋暴动”等罪名逮捕,当晚9时即被杀害。
李汉俊遇难时,儿子李声簧14岁,长女李声馥不到10岁,次女李声 还在母腹之中,父亲遇害20天后出世。李声簧离休前是中国科技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声馥退休前是武东医院护士长,82岁的李声 现在住在武大,离休前是武大化学系教授。
(据《新京报》报道)
李汉俊的外孙。
1890年生于湖北潜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