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301
本馆由[ 天堂墓匠 ]创建于2009年12月28日

中国原生动物学的开拓者王家楫

发布时间:2009-12-28 14:45:44      发布人: 天堂墓匠
     1920年,当王家楫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即将毕业之时,适逢秉志从美回国执教。“在他身上,每句话和每个动作都代表了一种尊严”。流露出王家楫对秉志的崇敬,并在他门下悉心探索。王家楫迷上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进化,通过显微镜他认识了蛋白质小块和千奇百怪的微小生物,窥见了自然界生命的绚丽多姿。他如饥似渴地拼命吸取书本上和自然界展现在他面前的生命发展进化的知识,并很快地爱上了原生动物,因为在这个生物家族中,他看到了远古动物和植物分化的共同祖先的痕迹。从此,他广泛搜集有关原生动物的文献,尤其当他发现这个领域我国的研究完全空白时,就立志为此奉献一生。1925年首次在我国的刊物上发表了《南京原生动物之研究》,使他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标志着我国原生动物学研 究的开端。
  1925年,他赴美留学,在美国,除了完成白化鼠、灰鼠视神经与性别退化方面的研究外,他利用每个假期自费到林穴海洋生物研究所采集海洋原生动物标本并开展研究。1928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淡水池塘原生动物季节分布的生态学研 究》。他曾谦虚地说:“我最早从事原生动物生态学调查,它的价值也许很小,但总是一个新的尝试”。
  30年后,美国博士生Stuarts Bamforth在他研究过的池塘做了工作后,所得结果与他30年前的结果有着惊人的相 似。维持30年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相似的调控机理是什么?这个问题给生物学家以极大的启示和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他的这项开创性研究的重要价值。由于他勤奋努力,一篇篇有关原生动物分类、生理、生态的论文连续在美国权威性的学术刊物《Science》、《Morphol. And Physiol》、《Proc. Soc. Exp. Biol. And Med.》、《Physiol. Zool.》上发表,引起美国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奠定了他在原生动物学界的地位和赫赫声名。美 国耶鲁大学动物系特邀他为斯特林研究员。
  1929年,当获悉外国将派遣科学考察团赴华采集标本时,王家楫毅然放弃耶鲁大学的优厚待遇,立即回国开展生物考察。他说:“我们应当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自己的事应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中国的生物资源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开 采。”经四年时间,考察足迹北到齐鲁、南抵闽粤、西迄川康、东濒海疆,对江浙、皖赣的调查尤为详尽,率先取得了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发现了许多海洋与淡水原生动物的新属种。在此期间,王家楫发表科学论文12篇,是 他走上科学报国道路的开端,为深入开展我国原生动物区系调查奠定了基础。
  1950年他发表的《壁累枝虫之纤维系统》论文,采用蛋白银染色法,最先发现缘毛类纤毛虫虽然虫体纤毛退化,但膜下纤维系统仍然存在,这对研究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70年代初,王家楫不顾晚年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和1200度近视的困难,仍然顽强地工作。相继完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 的原生动物》(1974)、《西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原生动物》(1977),共记述了该地区原生动物400多种,远远超过前人 对该地区原生动物区系的报道,为完成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作出了贡献。
  王家楫在原生动物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共发现原生动物3个新属、58个新种、4个新变种、8个新亚种。他的成就受到 国际原生动物学界极高评价。1987年著名国际原生动物分类学家John O Corliss教授来华访问期间,特制王家楫头像幻灯 在每次学术报告会上放映,以示怀念。然而,他最大的愿望是要完成《中国原生动物志》,这是项极为浩繁而又需要长期积累的艰巨工作,为此他悉心研究一生,虽然生前未能实现这一宏愿,但他遗留下极为珍贵的大量手稿和资料,为这部科学巨著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经过我国原生动物学工作者继续努力,他的遗愿一定会实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