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纪念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22950148
本馆由[ MVP葬爱独舞 ]创建于2011年10月07日

“老长征”李衍福

发布时间:2012-03-16 11:57:19      发布人: MVP葬爱独舞
长征、长征、长征!这是最简单的两个字,也是最不简单的两个字。它包容了整整两万五千里的艰难和坎坷,它凝聚了数十万人的生命和寄托。这两个字,惊天动地。

  七十年风雨苍茫,如今仍健在的老红军越来越少了。留住这些鲜活的长征历史教科书,进行拯救式采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年,他们用脚长征;而今,他们用手写长征。从今年8月15日起,快报记者连续走访了15位目前生活在江苏的老红军,除了女红军王文珍卧床不起,无法握笔外,其他14位老红军都应快报之请,欣然题写了“长征”二字。

  这些老红军中,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的98岁。

  1935年10月,毛泽东挥毫写下《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许,老红军们所写的“长征”二字没有毛主席写得那么气势磅礴,但谁也无法否认,每一个“长征”,都包含了无比坚韧的长征精神。14位老红军伏案写“长征”的场景,就是14个感人的故事。

  这两个字一定要写好

  一张、两张、三张……虽然题写“长征”的老红军一共只有14位,但记者保留下来的他们的笔迹却远不止14张。因为他们中有好多人都写了不止一张,几乎每位老红军提起笔来都说:“这两个字一定要写好。”稍微有些不满意,他们就坚持要重写。87岁的老红军王敬群一共写了4张纸,其实每张都写得很好,但他总是觉得不满意。当时正逢8月酷暑,王老正在住院,趴在病房的桌子上,他一会儿在纸上横着写下“长征”二字,一会儿又竖着写,全然不顾满脸的汗水,后来还是在记者的坚持下才不再写的;85岁老红军索心忠先写了草体的“长征”两个字,写好后自己一看不满意,接着又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92岁老红军李衍福在最后签写日期时,有一地方不小心笔尖勾了一下,立即重写了一张……“长征”两个字,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何其之重!

  手抖得厉害,行吗

  “写字?”听到记者的请求时,好几位老红军起初有些犹豫,“眼睛看不清了,怕写不好。”“手抖得厉害,行吗?”……他们当中的好几位,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握笔了。不过,稍微犹豫后他们都会说:“我写写看!”

  “长征”两个字、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这些一般人几秒钟就能写好的内容,在这些老红军笔下,往往要好几分钟才能完成。89岁老红军钟良树写的“长征”二字是竖排的,看起来有些歪斜,但那可是他在视力不好的情况下,摸索着一笔一画写下来的;89岁老红军姚健写的“长征”二字几乎每一个笔画都是弯曲的,因为他的手一直在颤抖。

  写“长征”,也是写自己

  14张“长征”题字,其实也是14位老红军个性的鲜明体现。86岁老红军丁德山耳聪目明,非常健谈。战友们都称他是《亮剑》里“李云龙”的原型,他的个性也像李云龙一样豪爽,题字一气呵成,洒脱的草书,签名甚至都“草”得认不出来了;89岁老红军肖福在强渡大渡河时是指导员,他似乎特别注重“排兵布阵”,直到长征两个字和自己的签名大小、比例、位置适中才满意……

  希望洒满字里行间

  在14张“长征”题字之外,还有一张特殊的题字,它是22个字。这是93岁老红军贺大彬在题完“长征”二字后,又主动写下的:“发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老人的手一直在抖,看着他写字时的情景,读着他所写的内容,记者明白了,他把老一辈革命家对年轻人的希望和寄托,全都倾注在了字里行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